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網購強迫癥”背后的愛與痛

2015年11月12日 11:35 | 作者:楊朝清 | 來源:北京青年報
分享到: 

  記者近日采訪了100名山東青島市民,其中有11名市民承認是“剁手族”,他們今年“雙11”的網購預算平均超萬元。11人中有9人經常因網購跟家人爭吵,6人表示購物后會感覺后悔,但購物時卻管不住自己。

  在消費社會,網購不僅是一種經濟活動,也是一種生活方式。作為一種將網絡、快遞聯結在一起的電子商務,網購具有新生事物所特有的強勁生命力。網購既突破了時間和地域的限制、提供給消費者前所未有的選購權,又滿足了老百姓對效率和速度的嚴苛要求,更為關鍵的是,網購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比較優勢,讓消費者享受到了實實在在的折扣與優惠。

  物質生活的漸次豐盈,讓老百姓有了多元化、個性化的消費需求;商業資本的推波助瀾,讓“雙11”成為一個購物狂歡節。然而,對網購的過度迷戀,也對人們的日常生活進行了空間擠壓和交往異化。對工具理性的過度推崇,對信息技術的過度迷戀,往往會扭曲價值觀,造成人們的角色沖突和行為偏差。“剁手族”身不由己、欲罷不能的背后,也有著節日狂歡的愛與痛。

  在經濟學“理性人”思維深入社會肌理的當下,“網購達人”往往樂此不疲。在他們看來,網購是以最小代價來獲取最大收益的劃算買賣,是精明之舉,是最佳理性選擇。殊不知,看似理性的行為背后,往往隱伏著非理性的因子。由非理性、無節制的網購不僅帶來經濟損失,也引發家庭矛盾和社會沖突層出不窮,讓許多人承受著“網購之痛”。

  在理想的模型中,人們要實現最佳選擇,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完全、充分的信息,二是科學、嚴謹的分析和判斷。在魚龍混雜的網絡世界,真假難辨、是非難斷,五花八門的廣告營銷,“亂花漸欲迷人眼”,消費者往往在信息不對稱的格局下作出購物選擇。更進一步說,即使消費者掌握了充分信息,也可能受生活經歷、消費旨趣、性格偏好等個性因素的影響,作出非理性的消費選擇。

  不論是讓人購買了許多不需要的東西,還是讓人長時間地沉湎于網絡、影響現實生活和社交,抑或是過多地消耗精力和體力、影響健康,“網購強迫癥”的種種弊端,不斷警醒和提示著我們——塑造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倡導量入為出的節制消費觀念,已經迫在眉睫。

  作為一種新興的消費方式,網購既有顯性的正功能,又有隱性的負功能。面對“網購強迫癥”,我們不能因噎廢食地進行“棒殺”,而是應該豐富休閑娛樂方式,增強面對面交往和戶外活動;既享受現代科技的便利,又規避其不良影響,才能讓我們的日常生活更加美好。只有這樣,“剁手族”才會走出網購的禁錮。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網購強迫癥” “雙11” “剁手族”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三上悠亚在线亚洲网站 | 亚洲AV日韩AV国内 | 精品国产偷窥丝袜在线拍国语 | 亚洲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 在线观看视频一区精品视频 | 日本中文一二区高清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