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清明上河圖》所繪系開封實情而非實景

2015年11月10日 15:53 | 作者:余輝 | 來源:中國文化報
分享到: 

  一件與特定歷史背景相關的繪畫作品,在若干年后,由于歷史背景的變化,其豐富的思想內涵極有可能會被后人“降解”,其解讀必定會有不同程度的丟失,這是十分自然的事情。60余年來,國內外刊發了400余篇介紹和研究《清明上河圖》卷(以下簡稱“《清》卷”)的論文和專著,取得了豐厚的學術成果。近些年,海內外許多學者再度關注,可見今人對它的認知還遠遠沒有結束。對某一藝術史課題的研究,往往經過幾十年后,螺旋式地回到它的原點,重新審視最初的認知結果。筆者以為,應重新審視《清》卷的一系列基本問題:如當時的政治、歷史、文化與藝術背景和條件是如何把它催生出來?畫中所繪地域究竟是哪里?其主題和思想內涵是什么?

 

《清明上河圖》局部,慵懶的官兵。

《清明上河圖》局部,慵懶的官兵。

 

  “清明”之說

 

  所謂“清明上河”,意即清明節期間到河邊去觀水,在北宋擴展為從事水上運輸和商貿活動。以往對“清明”一詞的理解有三種說法,一是出于政治理念——該圖表現的是“政治清明”下的開封社會;二是基于地域觀念——該圖展示了開封城外東南“清明坊”一帶的景物;三是限于季節意識——該圖描繪的是“清明節”的物候狀態。

 

  多數學者認為所繪季節系清明時節的景象。冬至后105日為大寒食,次日即清明節,“清明”之意為“氣清景明、萬物皆顯”。畫中表現的正是這一天,寒食節已結束,故寒食節期間家家屋檐、門上插的楊柳枝條皆不見了;清明節亦是舉火之日,郊外,萬物復蘇,城內,餐飲活動剛剛開始。畫家不可能直接表現掃墓的情景,只表現了踏青返城的人群,“轎子即以楊柳雜花裝簇頂上,四垂遮映”。還在兩處繪有與清明節祭掃有關的紙馬店鋪?!肚濉肪砬〉胶锰幍攸c出了清明節的氣氛。

 

  需要探討的是,畫家在季節上的處理,缺乏嚴格的統一性,使得今人在分析畫中季節時出現分歧。現今開封地區清明節期間的最低氣溫接近10攝氏度,最高氣溫在20攝氏度左右,據氣象史專家研究,北宋的氣溫同期比現今低5攝氏度,臺灣學者彭慧萍女士的一篇專題論文從氣象考古學的角度證實了當時的開封處于低溫時期。也就是說,在張擇端所經歷的清明節,不可能出現穿坎肩與冬服并存的場景。從圖中人物的穿戴上,可看出文人士子、老者等衣著比較嚴實,而腳夫、車夫、轎夫、馬夫等苦力大都一身短打扮,全然是夏裝??陀^地說,在現今開封的清明節期間,當正午日曬時,的確會出現個別年輕人著夏裝的情況,畫家筆下的苦力大多著夏裝,是以夸張的手法顯示其勞動強度之大。

 

  近20年來,一些學者對《清》卷所繪系春景之說提出了懷疑,因畫中出現了夏天的物件,如夏裝、蒲扇、西瓜等,故而也有了“夏季說”和“秋季說”。通過圖像細節觀察,發現在虹橋上攤點的塊狀物不是西瓜,而是餅類食物。扇子在宋代是一種特殊的社交工具,被稱作“便面”,一些士人往往持扇出門,當路遇不便于打招呼的人時,以扇遮面,避免尷尬。所謂秋季的標志“新酒”,依據是“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實際上“新酒”可持續賣到次年,亦不足為憑。根據《清》卷中出現多種季節的景況,因而還產生了“四季說”。關于60多年來海內外對《清》卷作者的時代和所繪季節、地域等問題的研究,潘安儀《“〈清明上河圖〉學”的啟示》一文對此做了相當完整的概述與分析。

 

  因此,《清》卷到底描繪的是哪個季節,首先要看畫家的主觀愿望如何,盡管其中出現了一些反季節的現象甚至出現一些疏漏。從總體上看,張擇端是欲求表現清明節期間的物候特性以及在這個期間展開的社會活動。金代張著在跋文里也婉轉地贊同該圖所繪系清明節,還特別強調跋文是作于“清明后一日”,起到了點題的作用。

 

  所繪系開封實情,而非實景

 

  《清》卷是宋代寫實性極強的風俗畫,它所描繪的一系列事件和物件發生在開封城的什么地方?畫家的寫實觀念是什么?是非常值得探索的基本問題。

 

  從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學者們根據該圖后的金人跋詩對《清》卷所繪的地域基本上形成了一個相對接近的結論,即該圖所繪地段是具體、真實的,其大概位置就在開封城東南一隅。該圖是否為實景繪畫,從20世紀80年代末起,經歷了從否定開封、確立異地論的過程,最后出現了“開封藝術化”的觀點。

 

  張擇端畫的是不是開封城內外的某個區域?問題在于迄今對《清》卷所進行的審視,多數觀點是從感性認識出發的。除了要將相關的文獻與圖中的景物進行驗證之外,筆者還利用模擬衛星航拍地面的辦法得到實據。即根據模擬航拍,將《清》卷所繪的開封城城郊轉化為地圖,它由郊野、城郊、拱橋、城門外和城門內五段組成,再將該地圖中的河流走向、城門的位置、街道的布局等與宋元開封地圖進行核對,以求得到有力的證據。

 

  令人吃驚的是,《〈清〉卷航拍圖》與宋元開封地圖中的任何一個區域毫無相近之處,張擇端所繪制的景物無法在《北宋東京城圖》和《宋東京汴河東西水門及橋梁圖》中找到對應點。這兩幅地圖具有完全的真實性和可靠性,而《清》卷中的街道并不是路路相通,特別是出城大道應直通木拱橋,卻在河邊戛然而止,成為死胡同,藝術處理的手法十分明顯。

 

  由此可知,該圖所繪絕非開封城內外某個具體的街肆,而是概括集中了開封城內外諸多店鋪的特性,畫家自取店名、自編廣告詞,將它們匯聚于一圖?!肚濉肪碇械淖匀痪坝^和所有的地標性建筑均不是開封的實景實地,畫中的河流不是真實的汴河,那么其上的拱橋就難以確定是汴河上三座拱形橋中的哪一座,橋下的街道、汴河沿岸的街肆也就失去了原始坐標,由此延展到城樓和城里的一切更無法與北宋現實中的開封城相對接??梢源_定,該圖所表現的建筑樣式、交通工具和城市繁華程度等均是北宋后期北方大都市的發展形態,除了開封之外,北方沒有與之相伯仲的城市。

 

  《清》卷是一幅寫實繪畫,畫家采取的創作理念是整體概括、具體寫實的藝術手段,這是真實的開封生活,但不是具體的開封街景,它所表現的是實情而非實景。

 

  以畫為諫

 

  北宋的臺諫制度促使文人們懷著日益深重的憂患意識以各種不同的形式,如文諫、藝諫等紛紛陳辭除弊,他們所表述的諫言內容與《清》卷表現的諸多社會弊病多有重疊,這就是產生《清》卷的政治環境和《清》卷緣起的內在原因。張擇端擯棄了描繪清明節開封城眾多繁盛之景,將主要焦點聚集在表現諸多的社會敗象上。張擇端關注國家安危的政治態度、崇儒遠佛道的宗教心理和遠離娛樂的思想特性,及悲天憫人的憂患意識和現實主義的創作態度,交織成創作《清》卷的動力。

 

  《清》卷描繪的一系列細節均為宋崇寧年間(1102—1106)開封城生活風俗的真實景象,而非實景實地。畫家這樣構思并不是僅僅想隨心所欲地表現諸多生活細節,隨著畫面展開,不難發現是張擇端的儒家思想本質促使他以一定的社會責任感去觀察和表現開封城內外更深一層關乎社稷安危的事例,包括虛設的望火樓、嚴峻的商賈囤糧問題、慵懶的遞鋪官兵、嚴酷的黨爭事件、撤防的城門、沉重的商稅、泛濫的酒患、鮮明的貧富差異……

 

  這10多個社會問題,孤立地看,是一個個互不關聯的偶發事件或可供欣賞的噱頭,聯系起來看,則是一樁樁有著內在深刻聯系的失政之象,特別是畫家超出了繪畫表現事物的常規,描繪了一系列交通險情,如驚馬闖市、車禍隱患等細節。這足以令人重新認知《清》卷的繪畫主題,客觀解讀這些圖像揭示的實情及其背后的諸多信息,有助于增補以往認識該卷的不足乃至調整過去對該卷的基本認識,尤其是重新反思以往所認為《清》卷是表現北宋“政治清明”或“清明盛世”的學術觀點。

 

 ?。ū疚倪x自《隱憂與曲諫——〈清明上河圖〉解碼錄》,有刪節,標題為編者所加,該書已由北京大學出版社于2015年9月出版。作者系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室主任、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

 

編輯:陳佳

關鍵詞:《清明上河圖》 所繪系開封實情 而非實景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日韩91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长视频 | 五月综合缴缴情婷婷 | 亚洲熟女精品不卡一区 | 日本道免费综合中文字幕 | 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