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策論 策論

慈善業發展需要良法善治

2015年11月02日 17:05 | 作者:史洪舉 | 來源:法制日報
分享到: 

  對慈善行業立法規范,需要依據我國國情及慈善事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制定切合實際的慈善法律法規

  10月3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初次審議慈善法(草案),對“誰有資格發起公開募捐”作出明確規定:只有取得了民政部門許可的慈善組織,才有資格面向社會發起募捐。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假冒慈善名義騙取財產的,由公安機關依法查處;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草案還規定,開展募捐活動,不得攤派或者變相攤派,不得妨礙公共秩序、企業生產及人民生活(10月31日《新京報》)。

  近年來,慈善事業可謂蓬勃發展,據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發布的《2014年度中國慈善捐助報告》顯示,2014年,我國境內接受國內外社會捐款捐物總額共計1042.26億元,單筆大額捐贈突破百億。但是,目前我國慈善立法處于相對滯后狀態,缺少系統、專門的法律法規對慈善組織、慈善事業、慈善行為予以規范,有必要加快立法進程,確保慈善事業在法治的軌道內健康有序發展。

  當前的慈善領域存在一些不規范甚至涉嫌違法犯罪的問題。如慈善物資發霉,騙捐詐捐事件,個人通過網絡私自募捐,慈善物資使用不明,捐贈人知情權未得到充分保障,慈善組織管理不規范等,阻礙著慈善行業的發展,損耗著民眾對慈善事業的信任感。關鍵原因在于缺少完善的法律法規對慈善行業進行有效的約束規范,以致其處于野蠻生長狀態。目前,僅有合同法對贈與合同中的公益贈與和撤銷贈與作了粗疏的規范,顯然已經落伍。如果不盡快出臺相關法律法規,任由慈善亂象頻發,恐怕會進一步破壞慈善事業,成為現代社會治理的短板。

  對慈善行業立法規范,需要依據我國國情及慈善事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制定切合實際的慈善法律法規。慈善立法至少應著重于以下問題:一要明確慈善組織的成立條件、運營機制、內部治理方式,資金來源及使用模式,為慈善組織的成立發展創造良性的外部環境。二要制定科學的監管機制,既要避免苛刻的監管扼殺處于萌芽狀態的慈善組織,又要確保慈善組織有序運營,不走邪門歪道,不侵犯他人權利。三要構建科學的募捐體系,明確捐贈人和慈善組織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平衡好捐贈人知情權與慈善組織財產使用權之間的關系。四要完善審計監察,提高慈善物資使用效率,避免浪費資金、損公肥私等暗箱操作行為。五要強化信息公開機制,滿足公眾必要的知情權,提高民眾對慈善組織的信任感和參與慈善活動的積極性。

  可以說,此次立法草案基本回應了上述熱點,能夠有效規范慈善事業發展。但立法還應體現前瞻性,涵蓋新型慈善模式,考慮互聯網的特性,吸納更多年輕群體參與慈善事業。此外,稅收優惠是各國善待慈善事業的通行做法,有必要借鑒其他國家做法,對相應的稅收優惠政策予以明確。

  慈善事業的健康有序發展,是社會進步及公眾成熟的重要標志。將慈善事業做好,離不開現代社會的良法善治,確保慈善事業在法治軌道上有序運轉,就應以立法先行的姿態充分調研,科學醞釀,盡快使慈善法律法規發揮作用。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慈善業 良法善治 健康發展 慈善法規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一线 | 中文字幕在线男人的天堂 | 韩国日本亚洲国产不卡 | 亚洲欧美中日韩在线 | 一级a爱片国产亚洲精品 | 欧美日韩免费专区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