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受虐待可致兒童腦功能降低
新華社東京10月27日電(記者藍建中)日本福井大學的研究小組近日發布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因受到虐待而罹患“反應性依戀障礙”的兒童,其腦功能與正常兒童相比有所降低。
該研究小組在新一期《英國精神病學雜志》上刊文說,與正常兒童相比,患“反應性依戀障礙”的兒童通過視覺理解他人情緒的腦部區域縮小,與干勁和欲望相關的腦組織活動也會降低。這一發現有助明確反應性依戀障礙及相關精神疾病的機制并研發治療方法。
反應性依戀障礙是指兒童由于受到養育者的體罰或語言暴力,導致無法對養育者形成依戀而出現的一種精神疾病,癥狀表現為難以控制沖動和發怒等。
福井大學教授友田朋美領導的研究小組以10歲到17歲的20名反應性依戀障礙兒童和21名正常兒童為對象,利用磁共振成像拍攝他們的腦部截面圖像。通過比較腦部形態和功能,他們發現患病兒童腦部可視區域的灰質容積比正常兒童要少20%左右。
灰質是中樞神經系統中大量神經元聚集的部位,某人腦部的這一區域受損,將難以通過他人表情理解其情緒。研究小組認為,這說明虐待行為對兒童腦部產生了影響,從而引起反應性依戀障礙的相關癥狀。
此外,研究小組以10歲至15歲的16名反應性依戀障礙兒童和20名正常兒童為對象,要求他們玩可獲得獎金的游戲,并監測他們的腦部活動。研究發現,患病兒童腦內與干勁和欲望相關的紋狀體的活動量平均不到正常兒童的一半水平。
研究小組認為,這顯示出反應性依戀障礙兒童對于獲取報酬的積極性較低,即使受到表揚,內心也沒什么回應,因此利用一般的“表揚成果”等心理療法很可能效果不大,還需采取其他方法。(完)
編輯:鞏盼東
關鍵詞:受虐待 兒童腦功能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