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河南依托產業開展精準金融扶貧
新華社鄭州10月27日電(記者馮大鵬)2014年以來,河南對準連片特困地區“三山一灘”重點扶貧區域、對貧困戶和扶貧企業建檔立卡,以特色產業發展引領、新型經營主體帶動、小額信貸助推,“精準滴灌”。
如果沒有直接瞄準貧困戶的“惠民小貸”,河南省周口市沈丘縣農民周三超怎么也不敢相信自己養牛的規模能從一兩頭迅速擴大到十多頭。
改革開放前,老周為生產隊侍弄牲口,村里人送了他“牛倌”這個雅號。后來,農業生產不再依靠畜力,“牛倌”雖然熱衷養牛,但只是斷斷續續喂養,規模也很小。由于家里地少,老周又沒有其他手藝,一家5口的日子過得緊巴巴的。
“如今能養這么多牛,全靠銀行貸款扶持。”在付井鎮郭崗村,50多歲的周三超邊給牛喂草料邊說,2014年養殖的10頭西門塔爾肉牛共讓他凈賺10萬元。
天有不測風云,2015年牛肺病流行,老周的牛未能躲過這一劫,2014年的利潤全賠了回去,妻兒打起了退堂鼓。在咨詢銀行后,老周得知只要還未脫貧就可以繼續申請“惠民小貸”,很快他拿到8萬元貸款,年利率僅為3.6%。看到金融機構這么支持她家的養牛事業,周大嫂也不再反對,全家決心一起靠養牛拔掉窮根子。
老周申請的“惠民小貸”全稱是“惠民扶貧貼息小額擔保貸款”,2014年由郵政儲蓄銀行周口分行在沈丘縣率先試點推出。該產品由政府設立專項基金擔保,對接扶貧貼息貸款的到戶貸款,主要面向有發展生產項目的貧困戶發放,公務員、個體工商戶或村干部均可提供擔保。
數據顯示,自2014年4月至2015年9月,郵政儲蓄銀行周口分行已累計發放此項貸款13587萬元,為2291家貧困戶脫貧致富提供了支撐。
周三超只是受益于惠民扶貧貼息小額擔保貸款的一個縮影。2014年11月,人民銀行鄭州中心支行下發《關于復制推廣“惠民扶貧貼息小額擔保貸款”的通知》,將周口市金融扶貧的典型做法推廣至全省。
10月19日,河南省蘭考縣副縣長楊志海一行來到蘭考縣孟寨鄉調研,剛一下車就被蘭考縣坤盛農牧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蔡擁軍握著雙手緊緊不放。
“你認識我嗎?”“我怎么不認識你楊縣長啊,這是你給我們帶來的財富,如果不是你楊縣長怎么有我蔡某人的今天!”蔡擁軍說。
坤盛牧業主要經營羊的飼養、繁殖及銷售,但因為資金有限,生產規模受到限制。讓蔡擁軍迎來轉機的是,蘭考縣率先在河南引入政府增信機制,創新推出政府主導、銀行支持、企業帶動的“三位一體”金融扶貧模式。
通過簽訂《蘭考縣政銀扶貧富民工程合作協議》,政府拿出1000萬元作為風險補償基金,農業銀行按照10倍配套貸款,支持企業發展扶貧產業。同時,政府給予企業貸款貼息,所支持的企業優先安排困難勞動力就業,并倡導其無償捐贈扶貧基金支持貧困戶發展生產。
通過“三位一體”金融扶貧模式,坤盛牧業在蘭考縣農業銀行申請金融扶貧貸款80萬元后,擴大生產規模,吸納了周邊40多個貧困農民就業。
“在這里工作,活兒不累,離家又近,一個月能有2000多元收入,我很滿足。”養殖場工人任國廷笑得合不攏嘴,之前他要遠赴外地去建筑工地干重活,如今在家門口就能輕松脫貧。
像任國廷一樣受益的還有蘭考縣堌陽鎮民族樂器生產基地的工人。
“當年焦書記用來防風固沙的泡桐,現在成了我們農民創業致富的法寶。”人稱“板爺”的堌陽鎮樂器行業協會會長湯二法說。依托樂器行業協會,蘭考縣金融機構不僅助推規?;瘶菲髌髽I發展,還帶動了堌陽鎮97家樂器家庭式手工作坊轉化為初具規模的生產加工企業,安置就業1500余人,帶動周邊300多個貧困戶增收。
“金融扶貧不是財政扶貧,更不是慈善,要考慮其可持續性。抓住金融承載主體的企業,變以往的輸血式扶貧為造血式扶貧,會調動更多的資金和力量。”楊志海道出了自己的金融扶貧體會。(完)
編輯:鞏盼東
關鍵詞:精準金融扶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