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作風背后是能力
作風背后是能力。從黨的歷史上看,加強黨的作風建設,改作風、改文風、正黨風,帶動社會風氣好轉,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不同的時代內涵和不同的重點任務,但其本質是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以及提升黨的執政治理能力。“三嚴三實”是新時期加強作風建設的行動指南,踐行“三嚴三實”就黨員干部而言,核心還是加強能力建設。能力建設是多方面,提升能力要牢固確立為民就是本事、務實就是能力、清廉就是水平的思想觀念。
踐行“三嚴三實”,要確立“為民就是本事”的思想觀念。“三嚴三實”,體現的是執政為民的永恒價值。對共產黨人來說,為民謀利、為民謀福,是最大的擔當、最大的本事,也是共產黨人的立身之本,存世之道。戲劇《七品芝麻官》有句經典的話:“當官不為民作主,不如回家賣紅薯。”“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其根本目的還是要讓人民群眾得實惠。是為公還是為私、是為民還是為己,既是黨性的體現,也是踐行“三嚴三實”的具體行動;能不能為民服務、造福于民,讓人民群眾得到實惠,既是一個黨員干部能力的試金石、本事的分水嶺,也是檢驗踐行“三嚴三實”的一項標準。俗話說:“有位就要有為,當官就要為民。”因此,踐行“三嚴三實”,要把“為民就是本事”的思想觀念牢牢扎在心中,心中有民,一心為民,真實為民,不斷提升服務人民、為民謀福的本事,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系”。
踐行“三嚴三實”,要確立“務實就是能力”思想觀念。東漢有個哲學家叫王符,在他的《潛夫論》寫道:“大人不華,君子務實。”意思是說,卓越的人不追求虛有其表,有修養有名望的人致力于實際。沒有“實”的理論和實踐,就不可能真正實現好、維護好和發展好人民的利益。“三嚴三實”豐富了黨的思想路線,“實”充分體現黨的思想路線核心內容。“務實”是黨員干部素質的集中體現,也是共產黨人的立身之本。所以,想不想“務實”、是不是“務實”、能不能“務實”,不僅是修養品德問題,也是黨員干部有無能力的重要體現,也成為檢驗黨員干部是否稱職的試金石。如果不求實,謀事就謀不到點子上;不務實,創業就創不出新東西;不實在,就擔當不起重任。踐行“三嚴三實”,要在心中確立“務實就是能力”的思想觀念,“實”字當頭、“字”為先、“實”字為本,常懷“求實之心”,實實在在謀事;常懷“擔當之心”,實實在在干事;常懷“忠誠之心”,實實在在做人,在求實中探索,在務實中擔當,求實務實才能落實,人民群眾才能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
踐行“三嚴三實”,要確立“清廉就是水平”思想觀念。中國歷代政治家和學者,都非常注重為官清廉的問題,把清廉視為“國之大維”、“仕者之德”、“人生大綱”,“居官首重為清”。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有言:“為官者當清、當慎、當勤。修此三者,何患不治乎?”清廉,是為官的根本,所謂“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清廉不僅是一種品德,更是一種水平。面對著物欲橫流、誘惑眾多的社會環境,不嚴以修身難以堅定信念,不嚴以用權難以廉潔從政,不嚴以律己難以服眾。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基本要求還是保持清廉。踐行“三嚴三實”,要在心中確立“清廉就是水平”的思想觀念,常懷“謹慎之心”,嚴以修身,保持信念定力;常懷“公仆之心”,嚴以用權,履職為民;常懷“敬畏之心”,嚴以律己,形成“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政治生態環境,每一名黨員干部在任何時候都能經得起誘惑、頂得住歪風、管得住自己,永葆共產黨人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
(作者單位:浙江省政協辦公廳)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作風問題 “三嚴三實” 干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