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重陽節關注:“互聯網+”時代 高科技如何加上老年人
中新網北京10月21日電(張尼) 網上購物、網上繳費、網上預約掛號……互聯網時代,生活愈發便利,動動手指就可享受服務。然而,在我們感受互聯網科技帶來的便利時,老年人群體卻逐漸與時代“脫節”。不會上網、不會使用智能手機,原本便利的技術反而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不便。
又逢一年重陽節,在漸漸步入老齡社會的中國,全社會都在體驗著互聯網便利之際,互聯網如何“+”上年邁的老人,值得思考。
E時代,互聯網便利如何惠及老人?
“排了一個小時的隊才交上電話費,不會用自助繳費機,網上繳費更不會,子女沒空幫忙就只能自己來銀行排隊了,費時費力。”78歲的北京市民張百升從銀行辦理完業務后向記者抱怨道。
記者了解到,雖然,近年來網上自助繳費等業務已走進人們生活,但是像張百升這樣的老人卻還是因為無法學會操作,不能享受這些便利。
“現在掛號看病、訂火車票都在網上,不會用電腦,這些都做不了,還是只能用笨辦法來解決問題。” 張百升承認,有時候越來越覺得自己“跟不上趟”了。
記者發現,不僅像張百升這樣的高齡老人對一些網絡操作不熟悉,50歲以上的人群中有不少人也受此困擾。
“前兩年剛剛學會用ATM機,現在又有網銀支付繳費了,我以前沒學過電腦,這些功能都不會用。”53歲的李萍是北京西城區一名普通退休職工, 她告訴記者,自己退休在家后偶爾也會上網,但是像網購、網上預約掛號這樣的操作自己都無法獨立完成,還是要等女兒回家來幫忙,很不方便。
除了“觸網”難,如今智能手機里花樣繁多的功能使用也令老年人感到難以掌握,智能手機對他們來說并不“智能”。
52歲的北京市民周先生對此深有體會,他表示,兒子前不久給他買了部新手機,但是除了打電話、發短信以及勉強會用微信,別的功能都不知道怎么用。
“我知道手機能裝打車軟件,叫車很方面,但我從來沒用過,也不知道怎么下載和安裝。智能手機對我來說不過是一部與家人聯絡的電話而已。”
互聯網時代,被忽略的老人群體
記者調查發現,中老年人在接觸互聯網和科技產品時,遇到的最大的障礙就是操作流程過于繁瑣。
“像網絡支付這樣的程序對我來說就太復雜。不能一步操作到位,要輸入很多密碼賬號等,我平時都不敢用,生怕一個不留神把錢打到別人賬戶上了。要是操作流程能簡單一點就好了,我平時也能自己在網上買東西。” 李萍表示。
面對復雜的操作,很多子女也不放心讓父母獨自完成網購等流程。在北京某外企工作的趙女士就表示,自己的父母都快70歲了,他們以前也想趕時髦嘗試網購,但是趙女士并不放心。“擔心他們對在線支付不熟悉,有可能上當受騙,所以勸他們不要用網銀,現在網上支付都是我代替他們操作的。”
“現在考慮老年人使用體驗的科技產品太少了,我曾經試過用智能手機,可光開機解鎖就學了不下五遍。另外,我們這代人都不會用漢語拼音打字,手機的手寫功能用起來也不方便,戴著老花鏡瞅半天,所以干脆就放棄了打字。”張百升坦言,雖然現在已經進入智能手機時代了,但是因為不會用這些“高科技”,自己至今還隨身帶著一部諾基亞的“老爺機”。
據了解,近年來,雖然有一些互聯網企業和運營商推出了專為老年人設計的互聯網產品和硬件產品,如一些網絡搜索引擎推出鼠標手寫功能;北京市民政局與企業合作推出了“小幫手老年手機”,但是這類產品數量屈指可數。開發產品的企業大多不看好老年人市場,認為老年人產品的盈利模式不清晰。
“科技發展太快了,只考慮到一些年輕人的使用習慣,我們歲數大了接受不了這些新鮮事物,有時候覺得學也學不會,只好放棄了。” 張百升無奈表示。
互聯網社會如何與老人“互聯”?
2015年2月,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在北京發布的第3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已達6.49億,互聯網普及率為47.9%。
但數據同時指出,在中國,60歲及以上的網民比例僅為2.4%,雖然較2011年的0.7%有較大增幅,但是整體比例仍然很低,大部分中國老年人還是純粹的“脫網族”。在這個互聯網+時代,老年人似乎已經被“忽略”。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夏學鑾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表示,互聯網科技的快速發展對包括中老年人在內的所有公民提出更高的學習要求,但中老年人接受新事物能力有限是客觀現實,所以,技術的發展需要兼顧到這部分人群的需求。
“我們的最終目標是讓技術來適應人,而不是讓人去適應技術。現代科技快速發展的同時也不能只顧‘瘋跑’,應該對技術發展提出‘適應性’要求。”
夏學鑾認為,目前網絡科技產品都將目光集中在年輕人群體上,而忽視了老人的使用需求。“現代科技應當增加便利性,讓產品更‘傻瓜’,服務中老年群體,而不是讓這一群體逐漸被‘邊緣化’。”
根據民政部2013年公布的數據,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到2020年將突破2.43億,2025年將達到3億。龐大的老年人群體如何融入互聯網時代,值得人們思考。
“老年群體‘觸網’有必要性,這一人群數量龐大,如果他們能夠真正與互聯網時代對接,不但會提高生活便利度,從消費角度看,還有望從一定程度上增加市場需求、刺激消費。” 夏學鑾分析稱。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互聯網+ 老人 重陽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