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全國多地連日霧霾嚴重,秸稈焚燒是否為禍首?
原標題:全國多地連日霧霾嚴重,秸稈焚燒是否為禍首?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
連日來,全國多地出現嚴重霧霾天氣,一掃秋日的艷陽藍天。20日,正處于秋收期間的東北、華北多地空氣質量較差。其中,沈陽、邯鄲、淄博等空氣質量指數超過200,屬于重度污染。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統計數據顯示,9月秋收期間,河南、山東等地空氣質量明顯下降,在監測的74個城市中,鄭州、濟南、邯鄲等地PM2.5月濃度明顯飆高。
與大范圍霧霾幾乎同時發生的是多地大規模焚燒秸稈。環保部近日發布的通報顯示,10月中上旬,燃燒秸稈的火點數量比去年同期有所增長。
秸稈焚燒是否是此次北方地區大范圍霧霾的禍首?從1999年起,有關部門即出臺相關禁令,但秸稈焚燒為何連續16年屢禁不止?
專家稱重度霧霾期秸稈焚燒貢獻或達20%,大量焚燒發生在近十幾年
環保部近日公布的10月5日-17日全國秸稈焚燒衛星遙感巡查監測情況顯示,在20個省市共監測到疑似秸稈焚燒火點862個,與2014年同期相比增幅達6.68%。
環保部環境監察局副局長汪冬青表示,從衛星遙感巡查監測情況看,近年全國秸稈焚燒污染防控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全國每年秸稈焚燒火點數總體呈減少趨勢,但各地工作進展不平衡,部分地區呈現火點數反彈甚至大幅增加現象。 他表示,受衛星過境時段、氣象條件(云覆蓋)等因素制約,并不能捕獲所有秸稈焚燒火點,我們實地調研督查發現,部分地區實際火點數遠遠高于衛星遙感巡查監測到的火點數。 記者近日在山西省渾源縣采訪發現,大運高速渾源高速路口附近就有3個相離不遠的秸稈焚燒點,滾滾濃煙遮蔽了司機的視線。山西省氣象臺首席預報員李斯榮表示,導致山西省近期霧霾的原因,除了風速小、大氣靜穩狀態不利于污染物擴散外,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秸稈焚燒。
環保部發布的通報稱,10月23日-25日,山西南部、山東東部和河南大部以輕度至中度污染為主,山東西部以中度至重度污染為主,這其中大部分區域都存在焚燒秸稈的情況。
汪冬青認為,從近年通過衛星遙感對秸稈焚燒火點監測情況,以及大氣環境質量監測情況看,露天焚燒秸稈對大氣環境質量有一定的影響。初步研究,露天焚燒秸稈產生的污染對大氣環境質量的影響程度,隨風向、風速、濕度等氣象條件的變化也有所變化,在不利于污染物擴散的氣象條件下,露天焚燒秸稈產生的污染物與日常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疊加起來,對大氣環境質量的影響相對明顯。
吉林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教授房春生表示,根據近3年的監測結果分析,發現疑似燒秸稈火點的區域與污染區域關聯性很強,而且污染地區空氣中的鉀離子等含量高,鉀離子等是秸稈焚燒的特征元素。
專家表示,根據研究發現,在焚燒秸稈高發期出現的嚴重污染天氣中,焚燒秸稈帶來的污染物對霧霾的貢獻率可能達20%左右。
有網民稱,秸稈已經燒了幾千年,過去沒問題,怎么現在卻成了霧霾的罪魁禍首?
京津冀大氣污染聯防聯控研究項目領導小組成員、天津市環保局原總工程師包景嶺說,秸稈焚燒本身就是煙霧污染源,里面有很多的PM2.5、PM10。如果是一兩個地方焚燒影響不大,成片焚燒,在氣象擴散條件不好的情況下,就會造成很重的污染。
包景嶺表示,很多人不知道的事實是,我國大規模焚燒秸稈是在近十幾年。過去,秸稈是農民僅次于糧食的重要資源,燒火取暖喂牲畜,用途廣泛。但隨著勞動力進城打工緊缺,大量秸稈無力收集,而一旦不能快速有效處理,冬季冰凍后將影響第二年的種植。
河南省鎮平縣70多歲的農民丁長志說:“十幾年前各家各戶都是燒火做飯,誰不拿秸稈當寶貝疙瘩,可現在燒煤了,秸稈就沒用了。加上農忙時候人都出去打工了,還得搶著農事,不如直接燒了還能肥田。”
扣撥財政2.3億元拘留上百人仍管不住
1999年,國家環保總局和農業部等6部局發布《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管理辦法》后,多地政府一直嚴抓秸稈禁燒。近年來,各地為遏制秸稈焚燒更出臺了一系列禁令。
河南省在今年“三夏”期間就出臺了“史上最嚴”禁燒令。不僅派出督察組省內巡視,還規定以環保部公布的秸稈焚燒衛星監測火點數為依據,每出現一個火點,省財政將扣撥所在地縣財力50萬元,發生20個著火點且數量超過所屬省轄市所屬縣80%以上,省政府將約談主要負責人。據了解,整個“三夏”期間,河南省對縣市級財政扣撥款達2.3億元。
記者采訪了解到,各地為遏制村民偷燒秸稈,甚至從重處罰、嚴肅追責,“誰家的地起火,就向誰追責”。河南省一農業大縣禁燒的一個月以來,因秸稈焚燒拘留了100多人,罰款訓誡數百人。
然而,重拳之下秸稈禁燒似乎并未見成效。10月15日,因秋季秸稈禁燒工作不力,河南省政府再次約談6縣市政府負責人,這已經是河南省今年內第四次約談秸稈禁燒不力地方政府負責人。
一些基層干部表示,有的地方對秸稈處理的補貼和懲罰都是幾百元,燒秸稈的違規成本低。以吉林省現行的消防條例為例,對于野外焚燒秸稈等行為,“行為人未落實防火安全看管防護措施的,責令改正,處警告或者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罰款。”
四川省綿陽市一位鎮黨委書記表示,現在治理秸稈焚燒,幾乎成了“貓鼠游戲”。一到秸稈焚燒季,全鎮干部派駐盯點,嚴防死守。但不少農民是夜里點火。等到發現時,火已經燒著,點火人不見蹤影,無從處罰。
記者了解到,目前,一些地方為整治焚燒秸稈難題,成立了以農業、環保、公安等多部門聯動的工作機制,但同時也出現了“九龍治水”的問題。河北省環保廳一位干部表示,秸稈焚燒,過去是農業部門管理,后來歸口到環保部門,資金補助也從農業部門下發,一些秸稈利用的項目資金規發改委負責,誰都管,誰也沒管好。
嚴盯死守作用有限,關鍵要給農民方便且實惠的“生態出口”
汪冬青說,從各地工作開展情況看,目前秸稈禁燒工作的難點是秸稈出路問題尚未有效解決。盡管國家已經陸續出臺一些優惠政策,但秸稈收集體系尚不健全,相關配套政策、設備、站點等還亟待完善。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鄭風田表示,當前,雖然政府大力推廣秸稈還田,但是在實施過程中效果不理想。一些農民表示,對于國家禁止焚燒秸稈的政策“能理解,不接受”。河南省唐河縣黑龍鎮三官廟村村民劉文進說,如果秸稈還田,平均一畝地秸稈粉碎要40塊錢,再加上深耕犁地,一畝地成本就要七八十元,不劃算。吉林、山西等地的部分農民也表示,目前秸稈打捆、還田費用高,嚴重影響了大家的積極性。
諾菲博爾是一家利用麥秸稈生產環保家具的企業,其每年循環利用4萬噸麥秸稈。這些麥秸稈是從大概20萬畝麥地里收集來的。他們為當地農民提供了200臺壓捆機,收集打包好的麥秸稈。每年僅用于秸稈收集的費用達2000萬元以上。
包景嶺表示,秸稈資源化如果讓政府主導不現實,補貼太多政府財政負擔不起,但完全靠市場也存在缺陷。“曾經有一個龍頭企業說給每個村建設一個池子,農民只需切碎了定期收集處置,每畝地還能獲得補貼150元。但一旦項目運轉,秸稈就成了稀缺物資,認為吃虧了的農民紛紛出巨資哄抬秸稈價格,又讓企業難以為繼。”
長春市農委法規處孔令波處長說,多年來,秸稈禁燒工作成效不大的事實證明,嚴盯死守的方式作用有限。解決秸稈焚燒的問題,關鍵還是要給農民提供一個既方便、又有經濟實惠的生態出口,既要重視“堵”,也要注重“疏”。
目前,在吉林、河南部分地區,政府對農民合作社購買打捆機等進行補貼優惠,一臺機器從十幾萬降到幾萬元,調動了農民積極性。河南省鎮平縣正強農業合作社將秸稈撿捆機裝在聯合收割機上,在收割機麥收的同時直接將麥秸打捆回收。合作社與農機手合作,每收一畝地會補貼農機手15-20元,農民再把秸稈賣給合作社一噸50元,算下來一畝地的秸稈還能賺20多元。
一些專家還建議,在秸稈的處理技術上,也可以參考國外先進方法。丹麥是世界上首先使用秸稈發電的國家,其阿維多電廠每年燃燒15萬噸秸稈,可滿足幾十萬用戶的供熱和用電需求;日本則將秸稈混入土中還原為肥料,并作為粗飼料喂養家畜,基本上實現了秸稈的100%全利用。(記者劉碩、宋曉東、崔靜、烏夢達、王井懷)(完)
編輯:玄燕鳳
關鍵詞:霧霾 秸稈焚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