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成都現"賣萌"石獅:高6.5米重約70噸 或為中國最大
核心提示 新機場 考古發現
在近22平方公里范圍內共發現118處文物點。遺存年代上至漢代,下及清朝晚期,乃至民國初年;遺存性質主要漢代墓葬、宋明石室墓、寺廟遺址及清墓等。
最讓考古人員感興趣的是其中的明清文物,這將為研究當地客家文化提供證據,從而豐富“湖廣填四川”的歷史。
成都現"賣萌"石獅:高6.5米重約70噸 或為中國最大
昨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召開成都天府國際機場考古調查勘探成果發布會,發布了成都新機場建設文物調查概況,在近22平方公里范圍內共發現118處文物點。
勘查文物中有汪家山摩崖造像、或為全國最大的石獅、劉存厚故居……接下來,文物工作者將對這些文物“解碼”。最讓考古人員感興趣的是其中的明清文物,這將為研究當地客家文化提供證據,從而豐富“湖廣填四川”的歷史。此外,對研究川南地區漢代至近代兩千多年的歷史文化和社會面貌也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發掘現場 明清文物居多 石獅或為全國最大
“工地未動,考古先行”。在天府國際機場的主體工程開工之前,四川省考古研究院的考古工作者已經開始了勘探。本次調查發現工程建設紅線范圍以內的文物點共計118處(含航油場外卸油站及鐵路線場址項目1處)。包括古代墓葬106處、古代寺廟遺址3處、古建筑5處和石窟寺及石刻4處。其中,106處古墓葬包括22處漢代崖墓,84處宋、明、清墓地。5處古建筑包括1處清代龍橋及4處清至民國時期的院落。這些墓葬年代跨度從漢代至清代,墓葬類型包括崖墓、石室墓、立碑土冢墓等。
其中梳理的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中,汪家山摩崖造像位于三魚村一社大安溪東岸汪家山西側坐東南向西北的崖壁上。摩崖造像右前方5米處為崩落的巖石整體刻成坐獅一尊,高6.5米、長4.7米、寬3.37米。石獅頸戴一鈴,胸前撫一幼獅。“石刻為利用天然砂巖雕刻,重約60到70噸。”經現場考古專家初步判斷,石獅為清代晚期雕刻,距今已有上百年歷史,為四川地區甚至或將全國發現最大的石獅雕刻。
石獅子雕刻采用圓雕、浮雕和線刻等多種雕刻技法,并且一反官式模式化、莊重、威嚴的形象,具有典型的民間風格。“但是只發現了一只獅子。”據專家判斷,可能因為某種風俗或者是另一只獅子丟失。
文物亮點 劉存厚宅:瀝粉彩繪為四川民居所少見
考古過程中還發現,劉氏家族在當地屬于望族,從一塊斷頭石碑上,考古人員發現關于清代六品武官劉千總的記述。“千總已經相當于現在的副廳級正處級官員。”
民國陸軍上將劉存厚故居也在考古范圍之內。劉存厚宅坐北向南,始建于道光年間(1821~1850),現存占地面積約232平方米的一進四合院,建筑均為穿斗式梁架,懸山頂,小青瓦屋面,疊瓦脊。建筑雕刻精美,門房、正房和廂房柱礎有四邊形、方邊形和八邊形,其上刻有花卉,戲劇人物圖案。
考古專家介紹,劉存厚故居保存較好,用材均為柏木,其門房后檐額枋、廂房前檐額枋有瀝粉彩繪,為我省民居建筑所少見。
崖墓解密:或填補“湖廣填四川”歷史
在發現的106處古墓葬包括22處漢代崖墓、84處宋、明、清墓地,不過,大多數墓穴已經有被盜墓者光顧的痕跡。據介紹,新機場附近區域不排除以后會發現成片崖墓的情況。
據他介紹,簡陽在上世紀80年代曾經出土過一具畫像石棺,石棺上有“天門”兩個字,當時就在全國引起轟動,“我們期待那個地方還會出像上世紀80年代簡陽出土的畫像石棺。”
陳葦介紹,這里的文化遺存多數與明清時代比較接近,這也是此次發掘的重要意義——研究該區域的客家文化,或將填補、豐富張獻忠進川以及隨后的“湖廣填川”的那段人口遷移歷史。
陳葦告訴成都商報記者,在清理古墓的過程中,他們會重點探尋里面的陪葬物品,來解讀墓主人生活的時代和文化。
如何保護 三大保護措施 不影響新機場建設
據考古研究院相關人員介紹,在保護過程中,文物工作者將通過搬遷文物到博物館、就地保護遺存、提取文物資料等方式來保護文物。
“機場建設這個項目出現這么多文物,也能夠提升成都天府機場的文化底蘊。”據介紹,早在今年8月,省政府就指出,成都新機場的建設要利于文物保護,同時提出必須要四川省有資質的考古研究院組織挖掘,同時在保護文物的同時,不會影響機場建設的進程。“這只是一個前期調查,下一步我們還將做更多研究”。
編輯:陳佳
關鍵詞:成都現賣萌石獅 高6.5米 重約70噸 或為中國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