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誰讓孩子跑在毒塑膠跑道上
近日,媒體不斷接到江蘇蘇州、無錫、南京、常州等多地學生家長反映,孩子上學后集中出現了流鼻血、頭暈、起紅疹等癥狀,他們懷疑與學校的塑膠跑道氣味嗆人有關。對此,校方無奈表示,找遍了當地所有檢測單位,均無法出具檢測報告。我國已建室外塑膠跑道的有毒檢測是一項行業空白。(中國之聲《新聞縱橫》)
之所以新聞中多處學校的塑膠跑道都被懷疑有毒,顯然與“劣質”二字相關,以至于有的根本就是假冒偽劣產品。劣質塑膠跑道堂而皇之進入校園,怪味誰都聞得到,是否有毒卻無處檢測,的確讓人擔憂。
據悉,目前我國塑膠跑道生產執行的國家標準是1993年頒布的,其中主要涉及所用材料、彈性等物理指標,而沒有涉及安全和環保。因此,新聞中的劣質塑膠跑道,在國家標準層面,沒準兒還是合格產品呢,因為是否有毒本就不在標準約束范圍之內。標準的滯后與檢測的闕如,加之塑膠跑道價格昂貴,很容易形成“劣幣驅逐良幣”的市場局面,讓那些正規廠商生產的正規產品,反而因為價格問題在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
當然,劣質塑膠跑道只要鋪出來,難聞的氣味是掩蓋不掉的,想要瞞天過海并不容易;“人鼻檢測”盡管并不精準,卻足以辨識那些劣質產品。所以,學校作為采購單位,要說對采購商品是否劣質完全不知情,恐怕也是說不過去的。眾所周知,體育器材利潤率很高,塑膠跑道造價尤其昂貴,少不了會有各種商業賄賂與腐敗回扣夾雜其中,這更有可能是孩子們被迫奔跑在有毒塑膠跑道上的關鍵原因。
所以說,有毒塑膠跑道進入校園,不僅是標準的問題與監管的問題,公眾很想知道,新聞中的這些學校究竟是以怎樣的價格從誰手里采購了劣質的塑膠跑道?有沒有權錢交易與利益交換存在的可能?面對質疑,當事學校以及當地相關部門都該出來“走兩步”。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劣質 塑膠跑道 毒跑道 監管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