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原標題:偏僻紅色景點景點單一被撂荒 如何防止跟風開發
怎樣讓紅色“景點”變成“經典”?
近年來,我國紅色旅游呈現出蓬勃發展局面,對增強全國人民特別是青少年的愛國情感、保護和利用革命歷史文化遺產、帶動革命老區經濟協調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一些地處偏僻的紅色景點建成后,由于景點單一、游客量少,以致“閉門謝客”甚至被“撂荒”,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從而導致財政投入浪費。因此,對于不具備開發條件的紅色旅游資源,應防止盲目跟風開發。
地處偏僻的紅色景點:請慎重開發好嗎?
由于歷史原因,革命遺跡多分布于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的山區與農村。特別是革命老區,由于地方經濟相對薄弱,基礎設施投資能力差,道路不通暢,電力供應不足,通訊配套設施落后,旅游賓館飯店少、檔次低。游客進不來,或進來后又由于接待條件制約留不住客人,這種現象在眾多紅色景區并不鮮見。
記者在一些地處縣、鄉的紀念館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看到,由于參觀人數較少,這些景點常常關門。記者前不久驅車到華北人民政府舊址和曹火星紀念館采訪時,兩處紅色景點均大門緊鎖。在華北人民政府舊址大門右側菜地干農活的村民對記者說,這里游客少,經常鎖著門。
有些紅色景點、紀念館雖然工作日正常開門,但游客相對稀少。位于河北省南部的一個革命紀念館,2009年開始籌建,2011年12月全部落成,紀念館總投資1500萬元,但由于知名度不高,附近也沒有別的旅游景點,只是在假期會有學校組織一些學生前來參觀。
不少紅色景點的講解收費價格為100至150元。但在明碼標價的講解處,問津者寥寥。記者發現,一般來說,單位和公司的團隊游會購買講解服務,散客沒趕上公益講解時間,很少花錢請講解員。
收入低、人才缺的景點:能把講解員留下來嗎?
對游客來說,有些紅色景點的講解難以盡如人意;但是對景區來說,卻常常為如何穩定講解員隊伍而發愁。一些紅色景點負責人接受采訪時說,國家開始提倡紅色旅游以來,一批紅色景點被盲目開發、跟風上馬。2008年國家出臺政策實行紀念館、博物館陸續免費開放,一些景點本來資金來源就有限,免費開放后大多紅色景區除財政撥款外沒有收入,就只能向各級財政“伸手要飯吃”。
河北省威縣一家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紀念館館長對記者說,紀念館于2003年建成開放,2009年開始免費開放,目前正式在編人員6名,財政撥付的免費開放資金每年13萬元至17萬元不等,這些資金能維持紀念館基本維護費用和人員工資。他說,不僅是小規模的紀念館吃飯完全靠財政,規模大的紅色景區和紀念館也大多依賴財政投入。
一些紅色景區負責人告訴記者,講解員每月的收入在2000多元至3000多元不等。受編制限制,景區也難以根據自身需要靈活配置講解員。“每月2000多元人家隨便到外面打工都比這高得多,我們剛剛培養一兩年的主力講解員,很多都辭職了,每年都有人要走。”一名紅色景區負責人說。
由于地方太偏遠留不住人,有的紅色景點講解員是退休后返聘的,每月工資只有幾百元,基本是義務講解服務。一位紀念館館長告訴記者,目前紀念館及下轄的紅色景點講解員工資主要來自免費開放專項經費、有償講解和紀念品銷售等。“由于待遇差、保障弱,講解員都成‘弱勢群體’了。”他感嘆道。
開發紅色旅游“經典”:多點互動性好嗎?
專家指出,自2004年中央號召發展紅色旅游以來,紅色旅游對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塑造國人精神家園,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但近年來,紅色旅游面臨客源結構變化、低水平重復建設,千篇一律、“千紅一面”的現象普遍存在,到哪里都是一種模式,舊照片、舊水壺、舊書包,解說的聲調好像是在背課文,缺少創新力。
西柏坡紀念館研究部主任康彥新認為,“紅色資源”不是唐僧肉,借此發展紅色旅游盡管是一種特色旅游,但也必須符合一般旅游產品的基本特征:有吸引力,可游可賞,產品形態完備,具有旅游接待功能,有市場需求,進入市場的條件齊備。
河北經貿大學旅游學院有關專家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發展紅色旅游,應以知名度高、群眾認可度高、教育意義大的經典景點開發為主。對目前不具備開發條件的紅色旅游資源應暫緩開發,暫時保護起來,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對于已開發的紅色旅游資源,應做好近期、中期、遠期規劃,在開發及日常管理中要保護好景區及周邊的原生態性景觀及環境。特別是對分布于農村山區的革命老區,要積極鼓勵當地百姓參與紅色遺址的保護工作,保持老區人民質樸的精神本色。
專家稱,發展紅色旅游,還應把市場作為配置文化資源的基礎,必須站在保護的立場上開發紅色文化歷史資源,以保護為本,區分不同形態的紅色文化歷史資源,對物質形態的紅色文化歷史資源的開發必須慎重行事,克服盲目冒進的思想,對精神形態的紅色文化歷史資源則應該堅持弘揚優秀文化傳統的主導理念,反對從眾媚俗的心態和唯利是圖的做法。(記者曹國廠)
編輯:王瀝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