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建議 建議
福州新區獲批國家級 政協委員建議發揮僑力優勢
福建福州新區獲批國家級新區,引發省、市政協委員關注。他們認真調研、深入分析,為新區發展建言獻策。委員們認為,福州新區不僅是福州的新區,還要從全局和戰略的角度出發,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努力為(福建)全省、全國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充分利用僑臺資源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福州人。”福州是全國重點僑鄉,海外鄉親達400萬人,旅居世界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福州雞鳴,基隆可聽。”榕臺一衣帶水、血緣相親。委員們認為,僑臺資源是福州新區建設中的重要優勢。
“福州新區獲批以來,海內外華僑華人時刻保持著高度關注。”(福建)省政協委員付小苑說,當前,福州正積極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打造“海絲”戰略樞紐城市,應該涵養僑力資源,推動僑界為把福州新區打造成“海絲”門戶作出更大貢獻。
付小苑建議,一是構建僑商產業平臺,放寬僑資在注冊資本、股權比例、經營范圍等領域的限制,推進福州新區基建、金融等領域向僑商有序開放。二是開展金融創新,建議由政府牽頭,以僑領和僑資企業家為主要發起人,成立華僑產業投資基金,有效吸納海內外僑資為福州新區建設所用,并為中小僑資企業及新興產業、高新科技僑企提供金融服務。三是構筑海外人才高地,以各種方式以僑引智。如在“5·18”等經貿活動中開辟海外人才專項板塊,組織海外人才到福州新區交流考察,建立“海外人才庫”進行人才收集和引進,聘請海外高端人才顧問團提供信息和指導等。
“福州應梳理現有的對臺優惠政策,根據榕臺產業實際,創新推出對臺的傾斜政策。”(福州)市政協委員陳奕廷認為,只有從榕臺產業的實際需要出發,才能引來更多臺商,提高新區土地、人力等資源利用率。
優先考慮基礎建設
“福州新區的規劃要優先考慮基礎建設,這也是民心所向。”市政協港澳委員林上成牽掛著家鄉發展。他希望在新區規劃中,提前設計好防洪排澇等系統,防患于未然。他還說,福州地鐵建設正在如火如荼展開,新區內也要提前布局地鐵等交通網絡。
市政協委員田英也認為,規劃建設福州新區,應從重視交通建設出發,逐步拓展省會城市的發展空間。田英說:“首先要規劃先行,樹立大都市的時空概念,突破中心城區擁擠的現狀,加大地鐵、城際快速通道等交通設施建設力度,推動區域間融合發展。有了合理的交通網規劃后,公交站臺、停車場、公交樞紐站等基礎配套設施也應保障到位。”
“新區交通可結合文化特色,開辟旅游線路,促進人文交流,為市民、游客游覽福州新區新貌提供便捷交通服務。”田英說。
改革創新釋放活力
新區的“新”,主要體現在全面的創新和革新。委員們建議,要充分借鑒其他國家級新區的經驗,創新體制機制,在金融創新、對外開放政策等方面大膽探索,不斷激發內生動力和發展活力。
“新區不僅是城市面貌改變,更重要的是體制機制的創新,未來將帶來最優的投資軟環境。”省政協委員丁毅黎認為,當前,我市雖初步建立起與福州新區建設發展相適應的行政體制,但具體細節需進一步完善,“在調研中,不少投資者都期待著審批環節再減少,審批權限再下放,行政部門能進一步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務質量,營造高效快捷的政務環境、健全完善的政策環境、誠實守信的市場環境。”
市政協委員郭文濤認為,只有改革創新,才能吸引更多良好的企業、人才、資金等匯入新區,促進新區產業發展壯大。反過來,產業轉型升級后,又能吸引更多資源,形成良性循環。
郭文濤建議,我(福州)市應梳理其他國家級新區的具體改革措施,取其精華、為我所用,結合自身情況再實踐、再創新,“要在更深層次、更廣領域實現兩岸交流合作,不妨膽子大一些,讓臺商充分參與到新區建設中來,鼓勵臺商獻策,并積極吸收采納,讓福州新區成為榕臺共建的家園。”(李夏薇)
編輯:薛鑫
關鍵詞:福州新區 政協委員 發揮僑力優勢 僑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