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協商 協商
明天,我們如何養老
福建省政協專題協商“加快推進養老服務業發展”
截至2014年,我省60周歲以上人口496萬,占總人口的13.03%,已超過10%的老年社會標準,踏入老齡化社會。
面對這個涉及千家萬戶的民生大計,社會發展中無法回避、亟待解決的一大難題,省政協將“加快推進養老服務業發展”作為今年常委會專題協商議題之一,組成專題課題組深入調查研究,形成調研報告。
22日,在十一屆省政協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上,各方共商對策,以期推動我省養老服務業加快發展。
委員們認為,未來的養老,不單單是解決老年人的托養問題,不僅僅停留在傳統福利型、層次較低的養老服務上,而是包含康復護理、心理疏導、文化娛樂、心理慰藉等個性化、多元化服務,需全社會構建起一個新型的養老服務體系。
“大力發展養老服務業,既是保障民生的重要舉措,也是填補我省服務業發展短板、拉動內需、增加就業、推動經濟轉型發展的現實需求。”省發改委負責人表示,將把此次協商議題作為“十三五”規劃的重要內容,提出具體政策措施,爭取國家對我省養老服務業專項資金支持,每年滾動推進一批養老服務業重大工程項目建設,促進養老服務業與經濟社會協同發展。
引入社會力量激發市場活力
養老服務業,按理是大有機會、商機的產業?,F實中,民辦養老機構的資質許可認證難、投資回報慢、政府支持力度弱,讓多數社會力量對這產業望而卻步。
作為較早涉足養老服務業的企業,福州金太陽養老服務中心、海都公眾養老服務平臺已在省內外打響品牌,目前都遇到發展瓶頸。兩家企業的負責人都參與本次協商,建議加大市場準入和政府購買力度,為民辦養老機構予以更大的政策、資金等方面支持。
省政協常委陳銘福建議,鼓勵多元投資,積極支持公建民營、民辦公助、政府補貼等形式興辦養老機構,加大對民辦養老機構的工商、稅務、水電氣等方面的優惠,支持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機構。
省民政廳負責人積極回應,表示要引導和培育社會組織提供優質高效的養老服務,加大政府投入和購買力度。省發改委負責人表示,要創新體制機制,鼓勵社會力量投資建設滿足不同層次需求的養老機構。
省政協常委林榮濱認為,推進養老服務業發展,政府除了引導和支持,更多要靠市場自身調節,要靠全社會合力,走市場化發展道路,這樣的產業才能更健康、走得更遠。
構建多元養老服務體系
每個地區發展程度不一,每個家庭收入有差異,每個老年人、子女的需求不同,這些都決定養老服務的需求多元、層次不一。
“要采取多種模式,推行居家養老、社區養老、農村老人集體養老等符合群眾意愿和負擔能力的方式。”委員們建議。
社區養老憑借整合資源、成本較低、符合傳統文化等優勢,逐漸成為當下的養老主流。記者跟隨調研組在福州市金太陽老年綜合服務中心看到,借助互聯網信息平臺,中心為16萬居家老人提供的應急救助服務,受到社會歡迎。
省政協常委郭麗珍建議,要規范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業標準,探索“互聯網+社區養老”的新模式,推行醫養結合、推進市場化經營,總結推廣金太陽、海都公眾等服務模式,讓更多人接受社區居家養老模式,培育壯大社區養老服務市場。
而針對農村人口老齡化、空巢化問題,省政協常委黃家銘建議,要充分利用農村閑置資源,因地制宜建設農村養老服務場所,條件好的建農村幸福院、敬老院,條件滯后的可建設簡易的照料、互助服務點。同時,要為農村養老提供經費保障和基本醫療、文化娛樂。
省民政廳負責人表示,“十三五”期間,我省將繼續加強農村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力爭覆蓋60%以上的村;同時,進一步探索互助式農村養老模式,鼓勵農村幸福院與村衛生室整合,使幸福院成為一個多功能的活動中心。
省政協委員楊琳說,對老年人,不僅是有所養,還要有所醫。他建議,要發展醫療資源和養老資源相結合的養老模式,推進醫養結合型養老機構建設。
對此,省衛計委負責人表示,將進一步細化醫養結合的支持政策,主動跟蹤醫養結合項目進展,推動公立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建立協作關系,積極探索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合作新模式。
目前,省財政廳正與高校開展課題合作,對完善醫養結合和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方面的財政政策進行專題研究。
編輯:薛鑫
關鍵詞:福建省政協 協商 推進養老服務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