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調研 調研
全國政協督辦重點提案系列報道:公廁管理出了個全國勞模
“每天清早來這里上廁所的人都要排隊,我開玩笑說,大家以后要像在銀行一樣拿號了。”李影是遠近聞名的上海“最美公廁管理員”,經她的班組管理的閘北區彭浦鎮7.88平方公里內13座公共廁所,因為清潔和便民,已經成為小區居民和周邊百姓最常來的方便場所。9月14日,全國政協“加強環衛工人權益保障”重點提案督辦調研組來到李影班組管理的上海市閘北區滬太路1170弄公廁,看到了這個“不太像公廁的公廁”。
說這里不太像公廁,是因為公廁門前種著各種綠植和鮮花、一進門的迎賓臺上放著當天的報紙、墻上的小黑板寫著天氣預報、公共區域擺著飲水機、洗手臺下養著熱帶魚,還有幽幽檀香味。一位居民大爺說:“我們喜歡到這里方便,因為這里干凈,還可以看報、聊天。”
和很多外來務工人員一樣,1998年,李影從江蘇徐州來到上海,在城市的各個角落輾轉,做過紡織廠擋車工、當過餐廳服務員,后來經丈夫介紹,來到閘北環衛靈石環境衛生工程有限公司擔任公廁管理員。在上海擔任環衛工人的十幾年里,李影憑借自己的努力和對這份工作的熱愛,創造出一套獨特的管理方法,讓轄區內的公廁沒了廁所味兒。也正是因為有了這顆真誠服務的心,李影先后獲得了全國勞動模范、全國優秀農民工等稱號。“在我看來,環衛工人并不是什么低人一等的工作。”李影在向調研組講述自己的故事時說,只要肯用心工作,任何崗位都有機會,只要肯不斷地學習,再平凡的人也能創造不一樣的精彩。
為了能讓全市5萬多像李影這樣的環衛工人生活得有尊嚴、有保障,近年來,上海市出臺了很多有針對性的政策:與所有符合條件的環衛工人簽訂勞動合同并繳納社會保險;大幅度提高一線環衛工人的薪酬待遇,縮小戶籍與非戶籍工人的收入差距;通過集體協商,建立正常的工資增長機制;戶籍、保障性住房、子女上學等方面享受和其他行業的職工一樣的政策……這都讓環衛工人充滿了安全感,愿意安心留在這座城市工作。“如果說還有什么困難,那就是希望能夠解決養老保險未繳滿15年回鄉后的接續問題,以及居住證的辦理難題。”李影告訴調研組,這是她們班組成員和很多外來環衛工人最關心的問題。
在上海調研期間,環衛工人的工作狀態和當地權益保障工作的先進做法給調研組留下了印象深刻。調研組組長、全國政協副主席韓啟德認為,李影的工作經歷已經充分說明,上海經濟社會發展到現在,服務行業的水平也達到了一個新階段,如果再以原來的標準看待,就會跟不上上海環衛事業的需要。“所以將來環衛部門要在加強技術含量的同時,也要提高環衛工人的素質和培訓教育水平,這樣才能適應環衛事業的新發展。”對此,包明德委員和洪天慧委員也都認為,上海作為特大城市,在環衛工人權益保障方面的工作具有先進性和引領性,市場化程度也比較高。但也正是因為這樣,才更要加強監督,健全體制機制,不能讓企業的逐利性成為保護環衛工人合法權益的障礙和隱患。
編輯:薛鑫
關鍵詞:全國政協 重點提案督辦 調研 公廁管理 全國勞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