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策論 策論
“大病不出縣”關鍵要基層多良醫
只有合理配置醫療資源,讓更多良醫和名醫逐步沉淀在縣級醫院,才能讓老百姓舉雙手贊同,放心地選擇縣級醫院。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近日發布。《意見》提出,縣級公立醫院是分級診療的關鍵環節,到2020年要實現分級診療制度基本建立,到2017年基本實現“大病不出縣”。
“大病不出縣”關鍵要基層多良醫
在早已啟動的新醫改中,分級診療、做強縣級醫院等原則就已提出,但眼下社會上對大醫院的熱衷并未顯著“降溫”:有病就往大醫院跑,寧愿辛辛苦苦排隊、花費更高的費用、享受更為有限的醫療資源,也不愿在縣級醫院及以下的醫療機構看病。據《2013年衛生和計劃生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在全國73.1億診療人次中,縣級醫院診療人次僅為9.2億人次,三級醫院診療人次占了大頭;縣級醫院的病床使用率僅為85.8%,而三級醫院為102.9%。縣級醫院“吃不飽”,大醫院卻一床難求的現象仍然存在。
建立分級診療制度的好處顯而易見。在最理想化的預計下,分級診療可以讓大醫院不再被常見病、普通門診所束縛,安心對付疑難雜癥、危重病例,拿出更多精力放在醫療科技革新上;而分布更廣泛的縣級醫院、基層醫療機構則成為承擔起診治常見病的主力軍,“大病不出縣”既方便了公眾看病,又給大醫院“減壓”。
但要從整體上改變“往大醫院跑”的習慣,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做到。要達成“大病不出縣”的目標,也絕不是要給公眾設置去往大醫院看病的“路障”,而是要從根本上合理配置醫療資源,提升縣級醫院的醫療水平。在這方面,有很多優秀的縣級醫院值得效仿。比如高州醫院在全國縣級醫院中排名前列,高州的縣域內住院率高達96.2%。根本原因就是這家縣級醫院能開展三甲醫院重點專科的大部分技術項目,對國家醫保的22種重大疾病都能有效治療,還打造出5個廣東省重點專科。一言以蔽之,大醫院能治的病這里都能治,費用更便宜,誰會舍近求遠再往省一級醫院跑呢?
一方面,要做強縣級醫院,人才是關鍵。“往大醫院跑”這一現象的內核,無非是公眾更認可大醫院的醫生水平,而三甲醫院名醫更多、水平更高也是不爭的事實。這也提醒我們,如果縣級醫院也多一些“名醫”,病患自然會回流到縣級醫院來。在這方面,不僅要靠行政調配“輸血”,推動大醫院里的優秀醫生到縣級醫院看診任職,更主要的是要讓縣級醫院自己“造血”,培養一批“良醫”乃至“名醫”,打造自己的權威專家。如今很多縣級醫院都鼓勵醫生到大醫院進修以提高水平,再輔以提升醫生待遇,讓這些一流人才留得住,自然可以減輕大醫院對縣級醫院人才的虹吸效應。
另一方面,是要加強縣級醫院的管理水平,完善各級醫院間的互認、轉診制度。一者,讓分級診療成為一個有機互通的整體,打消患者的后顧之憂,采用遠程醫療、線上會診等新技術。二者,縣級醫院更應在抱團結對中學習大醫院的管理制度。一家醫院的水平高低,不僅與醫術高低有關,更要看醫院的管理水平。很多人選擇去大醫院看病,就是考慮到大醫院管理更加規范,出錯幾率更小。今后,在流程標準、護士服務、醫生管理等方面,縣級醫院應多向大醫院取經。
以縣級醫院為突破口完善分級診療制度,對緩解當下的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確實是一道對癥良方。但良方要起到良效,需要按章執行、持之以恒。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大病不出縣”不能靠采取強制行政手段而達到,只有合理配置醫療資源,讓更多良醫和名醫逐步沉淀在縣級醫院,才能使老百姓舉雙手贊同,放心地選擇縣級醫院。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大病不出縣 縣級醫院 分級診療 新醫改 人才 良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