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器官捐獻架設橋梁讓生命延續
原標題:器官捐獻架設生命橋梁
如果不幸離世,誰愿意捐出器官?這樣的追問變得越來越現實了。
我國器官捐獻供求矛盾一直突出。雖然經過不斷努力,我國的捐獻數量已從曾經的全球最低,增長為如今的亞洲第一,但仍難以填補巨大的缺口。日前,首部《中國器官捐獻指南》發布,有望改變這一現狀。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黃潔夫表示,生命是有限的,但通過器官捐獻,可以使一個人的生命在另外幾個生命中得以延續。可以說,器官捐獻是架設在死亡與新生、絕望與希望之間的一座橋梁。
我國每年約30萬名患者等待器官移植
目前,我國每年約有30萬名器官功能衰竭患者,亟須器官移植救命。然而,捐獻器官數量與需要移植的患者數量存在巨大差距,每年僅1萬余例移植手術得以進行。許多患者在無盡的等待中,遺憾地離開了人世,給親朋好友留下了難以抹去的傷痛。
黃潔夫坦言,過去,器官的來源僅依賴司法渠道,與普通公眾無關。從2015年1月1日起,中國停止使用死囚器官,公民逝世后自愿捐獻器官成為器官移植使用的唯一渠道。自此,器官移植工作就與每個公民都有了關系,需要全社會的理解與支持。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副會長郝林娜呼吁,希望更多人能關注、認同捐獻事業,并加入到志愿者隊伍中來。通過器官捐獻工作不斷推進,讓我們的社會充滿愛心、和諧、慈悲和關愛。
黃潔夫強調,其實真正的捐獻,幾乎都發生在ICU(重癥監護室)。據統計,每年ICU死亡的患者約為600萬人,除去其中一些不具備捐獻條件的人,哪怕只有千分之一的人愿意捐獻、實現捐獻,那么我國就可以把現在的移植數量翻一倍。
“醫院不夠、醫生不夠,也是我國亟待解決的問題。”黃潔夫指出,現在我國僅169家醫院、100多個醫生可以開展移植手術,而美國300多家醫院的幾千名醫生,都可以進行此類手術。
《中國器官捐獻指南》確保捐獻規范
我國器官移植曾經屢遭國際社會詬病,如今,中國的形象得到扭轉。衛生計生委醫政醫管局處長樊靜表示,中國正向外界展示其如何遵循本國法律,在醫療系統內逐步推進器官捐獻、獲取、分配和移植的進程,同時建立符合倫理學的標準,以確保我國器官捐獻符合憲法,有充分的法律依據和監督制約機制。
黃潔夫表示,公開、公正、科學的器官獲取與分配體系,合情、合理、合法的激勵措施,使我國人體器官移植事業能以不可爭辯的倫理學方式,光明正大地登上世界移植舞臺。
日前,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聯合中國器官移植發展基金會,啟動了“陽光下生命的延續”項目,首次針對器官捐獻和移植對公眾進行宣傳教育,希望借此提升公眾對器官捐獻相關信息的了解,增加人們對器官捐獻的接受度,進而提高捐獻率。作為該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首部《中國器官捐獻指南》正式發布。據黃潔夫介紹,《指南》對中國器官捐獻相關原則和政策進行了詳細闡述,以確保未來器官捐獻在陽光、公平、透明的體制中完成。
亟須將器官移植納入大病救助體系
除了器官缺乏,醫院醫生資源緊缺等問題,手術費用也是壓在患者及其家庭頭上的一座“大山”。對于多數家庭而言,器官移植費用可謂天文數字。很多患者雖然配型成功,但由于經濟原因,不得不放棄這極為難得的治療機會。
中國器官移植發展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劉秀琴解釋說,由于器官的獲取、移植是個非常復雜的過程,所以不僅僅是手術費,運輸、保存、檢測等都需要費用支撐。
黃潔夫認為,器官移植應被納入到大病救助體系。黨和政府一直把民生問題放在首位,目前中國紅十字會也正在做試點,考慮將器官移植納入醫保的大病中。相信不久的將來,患者將獲得更大的救助。
此外,對于器官移植,過去每個機構收取的費用都不一樣。黃潔夫透露,未來將統一標準,進行單病種費用核算。也就是說,肝移植多少錢,腎移植多少錢等,都將有統一收費標準,且收費會充分考慮中國國情。同時,器官會通過電腦,按病情輕重緩急等因素,公平、透明地進行分配,讓患者真正受益。
(本報記者 田雅婷)
編輯:趙彥
關鍵詞:器官捐獻 生命橋梁 器官移植 中國器官捐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