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推薦 推薦
最高檢8月公布54名部廳級官員被查 涉部級官員7人
原標題:最高檢8月公布54名部廳級官員被查 涉部級官員7人
8月27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官方網站發布檢察機關依法立案偵查天津港11名有關責任人的消息,消息一出立即擠占各大媒體網站頭條。此時距離天津港“8·12”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發生剛好半個月。
事實上媒體與公眾得到這一消息幾乎沒有時間差。盡管消息公布的前一天,不少媒體得知將有重磅消息,但究竟是什么事大家都在猜,直到最高檢權威發布,一切才塵埃落定。
最高檢公布職務犯罪信息已經成為常態。據《法制日報》記者統計,僅今年8月,最高檢官方網站發布的職務犯罪信息就多達54條,其中涉及廳級官員47人、部級官員7人。
“近年來,檢察機關不斷利用各種渠道,向社會公眾公布一些職務犯罪大要案的辦理進展情況,不但警示和震懾了潛在職務犯罪分子,也在整個社會營造了懂法、守法、用法的氛圍,有利于維護法律的權威和社會的公平正義”。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莊德水告訴《法制日報》記者,職務犯罪信息公開透明說明檢察機關辦案越來越自信。
7名部級官員均涉受賄
山西省政協原副主席令政策、海南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長冀文林、江蘇省委原常委趙少麟……《法制日報》記者發現,8月公布的7名部級官員均涉嫌受賄,而在54名廳級以上干部中,涉嫌受賄的占到8成以上。其中,決定逮捕的16條,提起公訴和審查起訴的11條,立案偵查的27條;所涉嫌的罪名中,行賄、貪污各兩人,受賄45人,濫用職權4人,玩忽職守6人。
“我國經濟仍然處于高速發展時期,一些不法分子為追求不正常經濟關系需要權力的不正當干預,二者很容易達成權錢交易”。莊德水說,官員受賄犯罪是當下最典型的職務犯罪類型。
部級官員職務犯罪案件由于案件重大、案情特殊,從最初落馬到被公訴,時間跨度往往較長。
8月21日,最高檢官方網站公布了公安部原黨委副書記、副部長李東生涉嫌受賄一案,其已被天津市人民檢察院第二分院提起公訴。而此時距2013年12月,李東生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組織調查,已經過去近20個月。
莊德水認為,大要案一般案情比較復雜,證據收集、案件定性等具有一定難度,任何紕漏都會導致檢察機關的公信力受到影響。把這些案件辦成經得住歷史考驗的鐵案,是需要付出時間成本的。
責任事故問責僅用10天
8月16日,天津港火災爆炸事故發生的第四天,最高檢便派員介入事故調查,組織天津市檢察機關,依法嚴查事故所涉瀆職等職務犯罪。
8月27日,最高檢公布天津港“8·12”爆炸案所涉的11人被檢方控制,其中廳官7人,前后僅用時10天。經前期調查,檢察調查專案組初步查明,天津市交通運輸委員會、天津市和濱海新區安監局、天津新港海關、天津港(集團)有限公司等行業監管部門在審批、管理和監督等環節存在的嚴重失職瀆職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除交通運輸部水運局副巡視員王金文以涉嫌濫用職權罪被立案偵查并采取刑事強制措施外,其他10人均涉嫌玩忽職守罪。
“最高檢提前介入天津爆炸案,是一種工作方式的改變,更是一種進步”。莊德水認為,這是一個良好的范例,可能成為重大災難事故發生后檢察機關的常規動作,具有重要意義。
“重大責任事故背后往往存在著瀆職犯罪,從檢察機關職能定位來看,其有職責有義務對事故原因和相關責任人進行界定,從而更好地判斷是否存在瀆職犯罪”。莊德水說,檢察機關提前介入事故,可以更好地查清問題責任,同時也給公眾一個滿意的交代。
一個月曝職務犯罪3026條
記者查詢人民檢察院案件信息公開網發現,8月,各地檢察機關共公布職務犯罪案件信息3026條。
職務犯罪信息特別是高級別官員職務犯罪信息,過去的檢察工作中一直遮遮掩掩、只做不說。現在,檢察機關主動公開,一改原來“低調”的做法。
2014年7月9日,最高檢發布職務犯罪大要案信息發布暫行辦法明確,省部級、廳局級領導干部;重大責任事故、重大食品藥品安全事故等產生重大社會影響事件背后的職務犯罪案件,除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等不宜公開的職務犯罪大要案信息外一律公開。
莊德水說,立案偵查、審查起訴等階段,為保證案件順利辦理,有些案情不適宜公開,案件尚未宣判也決定了案件內容不能全部公開。一個國家政務信息公開程度,代表了對權力監督的力度,希望以后有越來越多的信息可以公布。
“最高檢及時發布重大職務犯罪案件信息,有利于社會公眾監督、了解、支持檢察工作,也顯示出我國對官員職務犯罪的零容忍,給職務犯罪分子傳遞了一個強烈信號”。莊德水說,發布的時效性是避免謠言滋生的最好武器,第一時間發出官方權威聲音,保證了輿論的正確導向,也保證了群眾參與社會事務的知情權。□記者 劉子陽 實習生 李豪 文/圖
編輯:玄燕鳳
關鍵詞:最高檢 官員 被查 部級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