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廣西著力保護左江花山巖畫力促“申遺”成功
圖片來自網絡
記者從廣西文物保護部門了解到,廣西左江花山巖畫已被列入我國2016年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唯一項目,有望填補中國巖畫類世界遺產名錄的空白。對此,廣西強化協調推進,多措并舉保護這一壯民族歷史文化瑰寶。
壯族是我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民俗文化資源。左江巖畫是廣西崇左市左江流域內遺存在諸山體崖壁上的古代圖畫、符號及其相關遺跡,據考證是戰國至東漢時期壯族先民的活動遺跡。
廣西寧明縣文化管理所負責人朱秋平介紹,左江巖畫綿延數百里,其中寧明花山巖畫因單位面積最大、畫面最集中、保存最完好,是左江巖畫的典型代表,于1988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記者在寧明縣城中鎮耀達村明江西岸的花山崖壁下看到,畫面約從山腳2米開始繪制,以5至20米高的中間部分的畫像最多;巖畫以人像構成主體,人像一般作正面、側身兩種姿勢,多為舉手屈膝的半蹲姿勢,輔以馬、狗、銅鼓、刀、劍、鐘、船、道路、太陽等圖像。專家介紹,其歷經數千年風雨侵蝕依然清晰可見,在廣西乃至世界上都極為罕見。
據悉,目前左江花山巖畫文化景觀選取作為申報遺產要素的38個巖畫點,有109處、193組巖畫,4050個圖像;分布在崇左市寧明、龍州、江州、扶綏四個縣(區)境內,申報河段長105公里。其中第一遺產區為寧明縣的4個巖畫點,第二遺產區為龍州縣的16個巖畫點,第三遺產區包括江州區和扶綏縣的18個巖畫點。
截至目前,寧明花山巖畫保護工作先后完成保護總體規劃編制、平臺地基加固工程、巖畫本體開裂巖體加固修復試驗工程以及分三期實施的保護工程,全面完成了花山巖畫本體開裂加固保護工程,并通過專家評審驗收。花山巖畫保護監測站也在加緊建設中。
“通過多年的勘察、監測和試驗,花山巖畫保護工程取得了修復加固材料的技術突破。相關技術成果取得了國家專利,在同類保護工程領域具有推廣意義。”朱秋平說。
與此同時,為更好保護左江花山巖畫,崇左市、寧明縣、龍州縣、江州區、扶綏縣均成立了相應的組織領導機構和遺產管理機構,并開展遺產區安全巡查工作,建立報告制度。
龍州縣委書記秦昆表示,龍州是左江花山巖畫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當地積極籌措經費投入巖畫保護和申遺工作。目前,龍州縣已經投入申遺經費近3000萬元,用于遺產區保護展示方案編制以及江河采砂、網箱養魚、民房改造等巖畫保護工程的經費支出,確保申遺相關項目建設順利進行。截至7月上旬,龍州縣遺產區內38艘采砂船和43艘運砂船已經全部撤離禁采區,占任務的100%。申遺區內35個非法砂場已全部拆除完畢。(孫志平 覃星星)
編輯:陳佳
關鍵詞:廣西 左江 花山巖畫 “申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