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統一戰線 統一戰線
上士無爭,下士好爭 上德不德,下德執德
這兩句格言出自《玄門功課·清靜經》,源于《道德經》:“上德無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上士者,明人也;下士者,愚人也。明智的人,崇尚德性的修養而淡泊聲色貨利,故自然謙讓,以此而養德也;而昏愚之人,只知聲色貨利,不知德為何物,故爭其聲色貨利,而竟失德也。有智慧有修養的人士,無論做什么事情,皆會洞察事物的表面與本質,深知爭與不爭,皆存在得失之利弊。爭會使人失其德性的根本,讓則能減少不必要的煩惱。凡人之好爭者,而必有其人相爭對抗,所以爭而不得,心里自然就不滿意,由此便生奸巧之心,更加劇了爭的危險性。這種奸巧之心用來相爭,便出現更多的好爭之名聲。一旦有了好爭好強的名聲,一定會受到眾人的攻擊,因此,一個人好爭,怎么能爭得過眾多的人呢?即使不愿相讓,也不得不被迫讓給別人,只好甘受其辱,空敗其德。而明智的上士則不然,他們專心修養自己的德性,以德讓人,天長日久人們必以回報。雖然偶爾也會受到一些侮辱,他們也忍而不爭,久久行持著德性的修養,自然而然會感化眾人,故能夠以德服人。因此上士無爭,反而能服眾人,能受眾人之敬仰。
古人云:“欲高之先卑之,高由卑起,終必固;欲速其高,終必卑。欲吹之先吸之,吹方得力。欲明之,先暗之,暗極則明。能夠順其自然,則能明白道理,事業可成矣。”德乃性中之理,不可過于固執死板,不然會落在極端上,其執著與不執著,可分上下兩種,真正的聰明之人,注重品德的修養,天長日久,德行充足而自己不知,不認為自己有德,反而更加謙虛,這樣反而能使德性常著,自然內心無私,故像天地一樣大公無私,而利眾人。無修養的自以為聰明的下士,常常貪著道德之美名,所作所為皆假借道德之名,這哪里能夠做到內心無私,天下為公呢?只是沽名釣譽罷了。
(王書憲)
編輯:孫莉姍
關鍵詞:道教 上士無爭 下士好爭 上德不德 下德執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