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國際財經聚焦:全球金融市場動蕩原因何在
新華社北京8月25日電國際財經聚焦:全球金融市場動蕩原因何在
新華社記者陳濟朋 曹筱凡
全球金融市場情緒自上周逐漸開始轉變,并在經過周末發酵之后引發全球股市的“黑色星期一”。與此同時,全球匯市和大宗商品市場也繼續震蕩。市場觀察人士將此形容為“恐慌情緒”,并指出雖然這與世界經濟基本面相關,但風險也許被夸大了。
到底是什么因素導致全球金融市場震蕩?新加坡華僑銀行經濟分析師謝棟銘認為,覆蓋全球范圍的金融市場動蕩,雖然觸發點與中國市場近期的波動有關,但根本原因在于美聯儲加息預期升溫的沖擊以及全球經濟復蘇進程不確定性引發的擔憂。
他說,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中國經濟逐漸成為全球經濟公認的“穩定器”,人民幣以其幣值堅挺而成為市場關注的重要指標。中國對于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報價機制的完善,讓習慣了中國“定海神針”角色的國際投資者感到不適應。
金融市場震蕩也是全球經濟復蘇不確定性的體現。國際金融危機之后,發達經濟體主要通過量化寬松來避免出現更糟糕的局面,但這樣的做法也拖延了去杠桿化過程,反映在全球經濟上,就是復蘇過程進度不一和曲折反復。
分析人士認為,全球各金融市場動蕩的理由不盡相同,但歸根結底是由于上次危機以來為刺激經濟而出現的流動性泛濫。美國股市因泛濫的流動性而持續上漲,至今累積了可觀漲幅。美國金瑞基金首席投資官布倫丹·埃亨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美股已經連漲七年,其間一直沒有經過大幅修正。
新興經濟體也面臨挑戰。在國際金融市場聯動日益加強的全球化時代,美元的流動性泛濫,唾手可得的美元信用讓許多企業嘗到甜頭,但加息周期來臨時企業則面臨嚴峻考驗。最近一段時間,僅僅是美聯儲加息預期就已導致俄羅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新興經濟體貨幣幣值出現一定程度的波動。
貝萊德投資管理公司首席投資策略師魯賽·凱斯特克里認為,最新一輪全球金融市場大跌源于多方負面消息的滯后反應,是投資者對全球經濟前景擔憂的綜合結果。
分析人士預計,考慮到美元加息周期即將來臨,全球金融市場動蕩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而加息時點的不確定性有可能會加劇這種波動。紐約證券交易所資深交易員斯蒂芬·吉爾福伊爾預計,美股近期還會經歷震蕩調整。
一些分析師指出,國際投資者對于中國市場擔憂的原因并不成立。麥格理集團中國經濟研究主管胡偉俊認為,市場對中國經濟前景的擔憂有過度之嫌。《經濟學人》雜志認為,中國股市雖然遭遇暴跌,但就經濟基本面而言,政府仍擁有充足的政策空間。謝棟銘認為,中國經濟在持續轉型,雖然制造業和房地產業疲軟,但服務業占比在增加,關鍵的就業數據和工資增長也令人有信心。
新興經濟體被一些人視為脆弱的風險鏈條。但分析人士認為,雖然同樣是股市匯市波動,但從波動幅度和時間跨度來看,此次動蕩都不像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那么糟糕。而且在經歷了以前的經濟危機之后,如今新興經濟體政府手中可使用的宏觀政策工具更多。亞洲新興經濟體普遍拋棄了固定匯率制,轉而采取有更多緩沖余地的浮動匯率制,外匯儲備也更充足。企業盡管積累了一定的美元債務,但財務也相對更穩健。
國際金融協會經濟學家查爾斯·科林斯認為,當前市場波動是一次典型的不確定性沖擊,短期內也許會產生很大的影響,“但說是金融危機還是言過其實了”。
就全球經濟基本面而言,過度悲觀的情緒也找不到足夠的合理證據支撐。美國經濟穩步復蘇,歐洲經濟也在企穩。法國總統奧朗德24日表示,從增長前景看,全球經濟已“足夠堅挺”,作為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有辦法解決自身問題。
盡管如此,對于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波動,仍不可掉以輕心。分析人士指出,早已密切關聯的全球各經濟體有必要聯手應對金融市場動蕩,共渡難關,盡最大努力防止貨幣競爭性貶值而互傷,防范資本市場傳染式暴跌,并在必要時共同努力穩定市場信心。(完)(參與記者:樊宇、孫鷗夢、黃繼匯、樂紹延、韓冰)
編輯:王瀝慷
關鍵詞:全球金融市場 動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