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張桂輝:偽創新 真創傷
創新,是以新思維、新發明和新描述為特征的一種概念化過程。創新,既是一個民族發展進步的不朽靈魂,也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在優勝劣汰、充滿競爭的人類社會,創新才能成功,創新才是出路,創新才有希望。這一點,過去是現在是將來還是這樣。可是,總有一些人自作聰明,硬是把好經給念歪了,那就是:打著創新的旗號,卻干著欺詐的勾當。
但凡冠以創新的名義,卻毫無創新之實的所謂創新,都屬于偽創新。大量事實表明,偽創新與偽科學一樣,都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巨大障礙。近些年來,偽創新現象無形中催生了大量的學術造假、專利侵權、盜版侵權、文化垃圾,乃至貽害無窮的偽創新投機意識。而今,當社會步入“互聯網+”時代,有人撥動“小九九”,不擇手段玩起了互聯網偽創新。
《環球時報》日前報道,當下,一股創業創新浪潮正在全國各地廣泛興起。其中,有積極進取、帶正能量的創新,也有充滿投機和賭博性質的偽創新。即,以創新之名,圖投機、炒作之實。有些所謂創新項目,著實令人啼笑皆非。
如,有個互聯網地產眾籌項目,聲稱要做全球首家眾籌地產的標桿和榜樣。而事實上,發現他們連容積率、綠化率、建安成本之類基本的房地產常識都不懂。其所謂的眾籌,就是融資賣樓。導入眾籌的目的,只是希望趁社會創業創新的熱潮,把長達3年一套也沒能賣出去的爛尾樓賣掉。又如,有個要做互聯網抗衰老辣椒醬的項目,計劃先眾籌,而后面對白領女性市場,以小米式的價格、蘋果式的創新,3年實現百億收入、千億市值。照此目標推算,全國白領女性,每人每年要吃1500瓶他們生產的辣椒醬,其宏偉目標才有可能實現。如此這般,不是偽創新是什么?
據觀察,當下種種娓娓動聽、振振有詞的互聯網創新頻頻現身國內各大論壇、各種峰會,以及自媒體上。其所以然,與一些會議、某些公司無節操、隨意性地炒作和自媒體的泛濫自由,為其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密切相關。假作真時真亦假。倘若任由這些名為創新、實為炒作欺詐、變相投機的偽創新粉墨登場、招搖過市,不僅難以實現經濟新常態的目標,無法促進產業轉型、提升實體經濟活力、增加社會就業崗位,而且還可能助長冠冕堂皇的爾虞我詐,使公眾在防不勝防中利益蒙受損失。
創新是件好事。然而,如果創新的首要目的只是為了從中漁利、一夜暴富,且為了實現這個目的,不惜投機炒作、混淆視聽,瞞天過海、煞有其事,無疑是徹頭徹尾、地地道道的偽創新。這樣的“創新”,對社會也好,對公眾也罷,不是造福,而是創傷。
如今林林總總的偽創新現象,一方面充分暴露了社會發展過程中,部分個人與群體急功近利、投機取巧的心態;另一方面則折射出更廣層面、更大范圍浮躁浮夸的社會問題。美國政治家富蘭克林說過,寶貝放錯地方便是廢物。有道是,成事不足敗事有余。如果聽任互聯網偽創新現象蔓延下去,非但于“互聯網+”健康發展毫無裨益,反而有朝一日必將毀了“互聯網+”。
在筆者看來,所謂創新,是思維上要有奇思妙想;行動上則腳踏實地。換言之,任何時候,任何創新,都要堅持求真務實的態度、崇尚科學的精神,嚴格按照科學規律辦事,學會用理智戰勝沖動,既要以科學的方法代替盲目蠻干,更要防止以牟利為目的的偽創新。須知,偽創新,也是一把“雙刃劍”———在傷害社會和他人之后,一旦原形畢露,必定傷及自己。因而,包括互聯網創新在內的任何創新,萬萬不可投機取巧,切切不能急于求成。
(作者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張桂輝 創新 新思維 新發明 新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