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最政協 最政協
夯實體育產業發展基礎勢在必行
廣東省政協助力體育產業發展 打造職業體育賽事和品牌建議各級政府重視發展職業程度較高、市場需求較大的體育項目
原標題:廣東省政協專題調研建言發展體育產業 著力打造職業體育賽事和品牌
■新聞背景
8月10日,廣東省政府公布了《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25年,全省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9000億元,成為國內體育產值目標最大的省份。而省政協也緊跟步伐,以此為題開展了專題調研,助力體育產業發展。
本報訊(記者 林儀 揭春雁 通訊員 劉力強 陳小康) 2014年10月,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加快體育產業發展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將“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上升為國家戰略。為配合廣東實施這一戰略,省政協科教衛體委近日組織開展了“大力發展體育產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專題調研,調研報告得到副省長許瑞生的批示。
“廣東省全天開放的體育場地共70274個,占47.9%。”調研組發現,廣東體育產業發展基礎依然薄弱,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公共體育場地、設施的數量與質量有待提高;體育場地開放不足;體育人口比例不高。
調研組提出,夯實體育產業發展基礎勢在必行。加快體育場地建設,建議各級政府制定體育用地發展規劃和公共體育設施發展規劃,建立起以政府投入為主,社會籌措為輔的體育場館建設經費籌措機制,鼓勵社會參與國有體育場館建設運營,實現體育設施全覆蓋。推動體育場地開放,建議各級政府出臺相應政策,配套財政資金,推動各類公共體育場地設施免費或低收費開放。迅速提升體育人口比例,通過健全全民健身服務組織網絡、完善科學健身的服務網絡體系等方式營造全民運動的氛圍。
福建有安踏、特步等11家海內外上市企業,而廣東目前尚無體育類上市公司。“僅福建一家安踏公司,產值就超過廣東省所有相關企業產值的總和。”省體育局副局長招少鳴在4月27日省政協召開的專題調研會上遺憾地說。對此,調研組建議加大體育產業發展力度,要做強體育用品業、做大體育服務業。調研組特別指出,要開發潛力產業。建議各級政府重視發展職業程度較高、市場需求較大的體育項目,如“三大球”、馬術、拳擊、游艇等項目,引導和鼓勵有實力的企業建立職業體育俱樂部,打造職業體育賽事和品牌。
根據抽樣統計,廣東省城鎮居民每年用于體育消費的金額僅為77元,調研組認為仍需加大力度提升群眾體育消費水平。另一方面,體育場館利用率不高、效益不好,體育彩票銷量不高也是體育市場不夠活躍的表現。調研組建議加大體育產業發展投入。設立省體育產業發展基金,鼓勵有條件的市(縣)設立本地體育產業發展基金。提升體育產業發展基金的使用效益,規范體育產業發展基金的申請、審批、使用,建立資金投放的聯合審批制度,構建基金使用的運行機制,實現“決策有評估、預算有評審、過程有監督、結果有評價”四個目標,努力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
此外,廣東省既無專職人員負責體育產業工作,也沒有設立體育產業專項資金,更無省級體育產業基地,體育產業服務平臺還未建立,引進優質資源和人才培養方面的能力不強。調研組建議建立健全省、市、縣三級體育產業管理機構,管理部門也要轉變政府職能,從單一的行政管理模式轉移到管理與服務并行。此外,還要盡快建立各級體育產業協會,形成行業協會“自我發展、自我服務、自我約束”的新型運作機制。
編輯:薛鑫
關鍵詞:廣東政協 發展體育產業 職業體育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