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悅·生活悅·生活
中國文化具有自覺自強的品格
——岳崇委員訪談錄
記者:我們中國和平崛起,因此國內外理論界把目光聚焦在中國文化上。我了解您對文史很有研究,發表過不少文史方面的文章,想請您也談談中國文化這個概念。
岳崇:去年我在《文化是什么》的文章里對文化的定義進行了深入探討。我認為,文化是人類某一群體所共有的思想、觀念、理念、意識和信仰。文化是內在的看不見、摸不著的但又左右一切的東西。這里有必要延伸說說文化的載體和現象問題。我們一般所說的文化實際不是文化,而是文化的載體。如唱歌、跳舞、寫字、畫畫、寫作、唱戲等等,這些都是承載和傳遞人類某一群體所共有的思想、觀念、理念、意識和信仰的物質形式或形體,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載體。載體是外在的能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據此而言,人類某一群體由于觀念、信仰等相同,其表現出來的物質形式或形體、即文化載體基本相同;相反,信仰、觀念等不同,載體也就不同。這是文化載體問題。
記者:你說了文化的概念和載體問題,請再說說現象問題。
岳崇:所謂現象,是事物在發展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看得見、摸得著的形態和狀況。中國人本命年要系紅腰帶,過春節要貼春聯、相互拜年,清明節要上墳祭祖,端午節要吃粽子,中秋節要團圓等等。這些是什么?這些都是中華民族民俗方面的文化現象。人類某一群體由于有共同的觀念和信仰等,所以,在民間風俗方面就會出現相同的習慣狀況。同樣,人類不同群體由于觀念、信仰等不同,在民俗方面必然出現不相同的習慣狀況。
中國人吃飯用筷子,西方人吃飯用刀叉;中國人建房要蓋門樓,西方人建房不蓋門樓;中國人聚餐一人請客,西方人聚餐AA制;中國人過節往回走,西方人過節向外跑;中國人見面鞠躬作揖,西方人見面握手擁抱……還有如西班牙航海家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毫不客氣一占永遠;中國的鄭和七下西洋,曾到達過30多個國家和地區,沒有“發現”大陸,而是送去了精湛技術和友誼。這委實是中西文化現象的區別,根本是中西文化的差異。
記者:能否具體有所解釋?
岳崇:事實上,中國道路實際是中國文化的現象。在談這個問題之前,我想說一下歷史發展問題。有人說,西方國家提前進入了資本主義社會,所以,他們的經濟、社會發展快;而中國封建社會時間過長,遲遲沒有進入資本主義社會,因而我們的經濟、社會發展滯后。這一問題值得探討。我以為,歷史問題說到底是文化問題,有什么樣的文化就會演變什么樣的歷史。中國與西方國家歷史發展不同,表面看是各自歷史的選擇,而實質是中西文化自行決定的。各國的歷史無論怎樣選擇、如何發展都是按照自己的文化軌跡進行。因此說,中國與西方的歷史發展、社會演進之所以不同,是因為中國與西方的文化發展軌跡不同。換角度說,中國與西方由于文化發展軌跡不同,所以,歷史發展、社會演進也不同。由于歷史發展、社會演進不同,因而中國不可能步西方之后塵而經歷資本主義社會。這完全是中國文化所決定、也完全是中國人遵循自己的文化發展軌跡所進行。學習西方科學、先進的理念和技術很有必要,但其歷史路徑不能走,因為文化發展的軌跡不同。
世界各個國家所走的道路從某種意義上說,都是文化現象,都是由各自特定的文化所決定。中國道路之所以有如此優勢,得益于中國文化具有自覺和自強的品格。簡言之,中國文化決定中國現代只能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正如習近平同志強調的:“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這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岳崇系全國政協委員、民進陜西省委副主委、著名書法家、文史學者)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岳崇 中國文化 自覺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