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鉅惠民生 鉅惠民生

輝煌50年·大美新西藏:大棚蔬菜成農牧民“搖錢樹”

2015年08月14日 14:12 | 來源:光明日報
分享到: 

  原標題:輝煌50年·大美新西藏:大棚蔬菜成農牧民“搖錢樹”

  【輝煌50年·大美新西藏】

  大棚蔬菜成農牧民“搖錢樹”

  ——西藏白朗縣蔬菜產業發展紀實

  “沒想到通過建蔬菜大棚,我家竟成了‘萬元戶’。”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白朗縣巴扎鄉彭倉村村民巴引旺堆,一邊在自家大棚里采摘蔬菜一邊說。

  10多年來,白朗縣農牧民對蔬菜種植從抵觸到接納,正是觀念的轉變讓蔬菜產業成了白朗縣一大特色優勢產業,也成了帶動農牧民增收的“搖錢樹”。

  蔬菜產業成就“萬元村”美名

  在發展蔬菜種植產業前,彭倉村村民多以種植青稞和飼養牲畜為主要經濟來源,食物也以糌粑和風干牛羊肉為主,對于種植蔬菜的概念幾乎一片空白。

  2002年,白朗縣引進了山東蔬菜種植技術。因為彭倉村臨近公路,交通便利,當地政府便將該村列為蔬菜大棚技術推廣示范村。然而,彭倉村蔬菜種植推廣過程卻遭遇重重阻礙。回想起當時的情景,該村村支書邊巴頓珠仍記得他到村民家做工作時,被村民們用石頭追著打,村民說:“吃糌粑、牛羊肉很好,我們不需要種菜。”

  “那時種蔬菜對村民們來說還是新鮮事物。”巴引旺堆回憶,當時村民家里土地有限,擔心種植蔬菜后青稞面積減少,如果蔬菜不能保證收成,大家很可能會吃不上飯。遭遇閉門羹后的邊巴頓珠并沒放棄。他先反復給村委成員做思想工作,然后再由村委給村民做工作。第二年,村民們終于答應每家試種一小部分蔬菜。

  巴扎鄉鄉長滕斌介紹,后來村民們吃了自家種植的鮮菜后,發現體質逐漸得到改善,而且富余的蔬菜還可以賣錢,價格比青稞要高出許多。彭倉村村民們嘗到甜頭后,從2004年開始大規模種植蔬菜。直到2011年,在蔬菜產業拉動下,彭倉村成了巴扎鄉中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村民人均收入過萬的村子。該村是“萬元村”的美稱也不脛而走。

  科技為蔬菜種植換擋提速

  8月3日上午,在白朗縣蔬菜種植基地6號溫室大棚中,農業技術員達倉等人正在給棚內西瓜纏藤。這是日喀則市第一個智能花卉蔬菜種植基地。“通過計算機可以監測整個大棚內農作物生長情況,以及棚內采光、溫度、濕度,有利于進行新品種培育實驗。”達倉介紹說。

  這個蔬菜種植基地是由山東省濟南市援建。彭倉村之所以在種植蔬菜時快速獲益,正是得益于該蔬菜種植基地的技術支持。

  “以前不肯種,現在搶著種。”白朗縣縣委書記翟軍說,彭倉村依靠種植蔬菜致富后,縣內其他鄉鎮紛紛效仿。在先進技術帶動下,白朗縣類似彭倉村的“萬元村”數量不斷增加。

  目前,白朗縣經營蔬菜大棚達5367座,蔬菜種植總面積達1.17萬畝,果蔬品種達116種;該縣還申報認證無公害蔬菜品種15個,無公害產地認證完成20000畝;此外,在該縣范圍內還舉辦了各種蔬菜培訓班10次,培訓人數達4120人次。

  “農超對接”促農牧民觀念轉變

  白朗蔬菜現在除滿足當地農牧民吃菜需求,還銷往日喀則、江孜等地。蔬菜產業成了白朗縣農牧業產業中第一大特色優勢產業。“蔬菜產業不僅帶動了農牧民致富,更反映了這些年農牧民接受新事物意識加強,面向市場確定營銷模式意識加強。”翟軍說。

  相比之前農牧民路邊擺攤的蔬菜銷售模式,現在白朗蔬菜實行“農超對接”。以彭倉村為例,在蔬菜收獲旺季,該村每天早上組織兩輛農用車往超市銷售點送菜,村民們還對每天蔬菜銷售量和熱銷品種進行統計,不斷歸納總結市場規律,根據不同種類蔬菜銷售情況,確定下一年蔬菜種植的種類和面積。

  為進一步滿足市場需求,白朗縣多個村鎮實行“一棚一品”蔬菜種植模式,并不斷嘗試新品種種植。白朗縣農牧局發現,去年,蔬菜產業總產值達到8400萬元,同比2013年增加了360萬元,增幅達到4.5%。

  談及白朗縣蔬菜產業的成功經驗,日喀則市農牧局副局長宋一彤感嘆:“隨著農牧民種植技術提升和對蔬菜市場把握加深,逐漸實現了從抵觸到主動要求建大棚的轉變。這種觀念轉變,無疑是一大進步!”

  (光明網記者 李政葳 光明日報記者 尕瑪多吉 雷曉斐)

編輯:王瀝慷

關鍵詞:大美新西藏 輝煌50年 大棚蔬菜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一区二区三区亚洲欧美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综合久 | 日本久久午夜不卡免费 | 亚洲一级在线免费看 | 中文亚洲欧美丝袜清纯 |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香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