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央行回應人民幣貶值:累積貶值壓力獲一次性釋放
原標題:央行回應人民幣貶值:累積貶值壓力獲一次性釋放
中新網8月13日電 今日上午,中國人民銀行將舉行關于完善人民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的吹風會,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助理張曉慧介紹稱,人民幣經過兩天的調整,逐漸向市場化水平回歸,一段時間以來,中間價與市場匯率偏離的幅度比較大,這種大約3%左右累積貶值壓力得到一次性釋放,偏差校正應該說已經基本完成。
早間,央行授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8月13日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為:1美元對人民幣6.4010元。自8月11日,央行發布關于完善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的聲明后,人民幣已經連續三日貶值。
對此,張曉慧介紹了兩方面的情況,首先是這次完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報價的背景。2005年匯改以來,中間價作為基準匯率對于引導市場預期、穩定市場匯率發揮了重要作用,一段時間以來,中間價與市場匯率偏離的幅度比較大,影響了中間價的市場基準地位和權威性。根據市場調查和分析師的普遍估計,這種既與國內因素有關,也與國際因素有關的偏差大約累積了3%左右。這種誤差不可能長期持續,繼續通過增強中間價的市場化程度和基準性加以調整,以免失衡過度累積。
至于為何選擇當前這樣一個時間窗口來推行報價機制改革的舉措,張曉慧指出,國內因素和國際因素都會在人民幣市場匯率當中反映出來,國內外匯市場供求關系給人民幣匯率帶來貶值壓力;同時,美元走強,為了保持人民幣有效匯率的相對平穩,也有一定的貶值要求。
從國內看,應該說這和近日公布的7月份貨幣信貸數據的意外跳升是有關系的,7月份是普遍貨幣增長的傳統小月,但是今年7月份M2比6月份跳升了1.5個百分點,7月份新增人民幣貸款同比增長了1.61萬億。其實,市場對公布數據的解讀認為這和貨幣政策、和銀行體系為支持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所采取的一些臨時性措施有一定的關系。一段時間流動性的寬松促進了貨幣信貸的偏快增長,從而影響了外匯市場的供求關系,給人民幣匯率帶來了一定的貶值壓力。
從國際來看,人民幣相對其他貨幣更為堅挺,與美聯儲將收緊政策的預期有一定關系。部分預期認為,美聯儲將在今年年內加息,這導致美元總體走強,歐元和日元趨弱,一些新興經濟體和大宗商品生產國的貨幣出現貶值,我國由于貨幣貿易保持較大順差,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相對于全球多種貨幣表現較強。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測算,2014年以來,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和實際有效匯率分別升值10.28%和9.54%,所以從保持人民幣有效匯率相對平穩的角度看,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也有一定的貶值要求。
張曉慧總結稱,自11日中間價基礎報價完善以來,人民幣經過兩天的調整,逐漸向市場化水平回歸,前面所提的3%左右的累積貶值壓力得到一次性釋放,此前偏差校正應該說已經基本完成,這是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必要階段,使人民幣按照更加市場化的規律運行。
其次,張曉慧指出,從長期看人民幣還是強勢貨幣。匯率的水平主要取決于經濟的基本面,經常項目收支狀況屬于決定性基本面因素,市場匯率決定因素是市場供求,市場供求是由國際收支項目決定的,觀察匯率是否處于均衡需要更多的去關注經常項目,中國的經常項目長期是保持順差的。根據商務部公布的數據,今年前7個月,作為經常項目主體的貨物貿易順差高達3052億美元,這是決定外匯市場供求的最主要的基本面因素,也是支撐人民幣匯率走強的重要基礎。中國經濟在全球仍然是看好的,今年上半年,雖然形勢比較復雜,困難挑戰也很多,經濟略有下滑,但仍然保持了7%的增速,7月份主要經濟指標總體上延續了6月份企穩向好的態勢,經濟運行正在出現積極變化。同時,我國外匯儲備充裕,財政狀況良好,金融體系穩健,境外主體在貿易投資和資產配置方面對人民幣的需求正在逐步增加。這些基本面決定了從長期看,人民幣仍然是強勢貨幣,可以說當經濟中其他因素和困難積累起來的偏差得到校正后,從我國的經常項目狀況和堅持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這一現實出發,未來人民幣還會進入升值通道。
最后,張曉慧認為,最近兩天人民幣中間價向市場回歸的過程中,人民幣匯率出現了貶值方向的調整,從而引發了市場關于人民幣匯率會不會出現持續貶值的質疑,我個人認為,從國際國內經濟金融形勢看,當前不存在人民幣匯率持續貶值的基礎,中央銀行有能力保持人民幣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總之,未來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會繼續朝著市場化方向邁進,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供求在匯率形成機制當中的決定性作用。(完)
編輯:鞏盼東
關鍵詞:央行 人民幣貶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