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媒體評“最悲傷作文”:感動比不上制度化救濟

2015年08月06日 16:48 |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分享到: 

  原標題:媒體評“最悲傷作文”:感動比不上制度化救濟

  “爸爸四年前死了……媽媽病了,去鎮(zhèn)上,去西昌,錢沒了,病也沒好。我去給媽媽做飯,飯做好,我去叫媽媽,媽媽已經死了。”這兩天,四川大涼山小姑娘木苦依伍木寫的一篇作文,在網絡熱傳。爸媽離世后,木苦依伍木與兩個弟弟相依為命。目前,兩個弟弟已被當地一家慈善基金會接到西昌的愛心小學讀書。

  短短300余字,字字帶血,句句含淚,悲傷滲透紙面,讓無數人動容,被媒體稱為“世界上最悲傷的作文”。我們相信感動是真誠和真實的,包括看到這篇作文的當地官員,估計很多人都會為之感動,并且想著能夠做些什么。只是,自發(fā)式感動猶如流水,常常來得快去得也快。我們還想問一聲,“最悲傷作文”能夠感動我們多久?又能惠及多少人?

  這樣的擔心,并非矯情。這幾天,河北被拐“最美鄉(xiāng)村教師”郜艷敏的故事,也讓無數人動容。但這其實是一篇舊聞,幾年前郜艷敏的故事,就讓一大群人感動得稀里嘩啦。可是感動來去匆匆,郜艷敏的命運并未隨之改變。感動并無水分,只是感動有流水式特征——在高潮到來的時候,常常表現出不顧一切的特點;當高潮退去后,也常常表現出一種迅即的空心。

  1000次感動都比不上一次制度化救濟。相對于自發(fā)式感動,制度化救濟更有管根本和管長遠作用。如何才能發(fā)揮制度化救濟的作用,讓“最悲傷作文”成為永遠的過去時?這就是扶貧的問題了。

  這些年來,我們在扶貧上取得了重大成果,很多貧困人群實現了脫貧致富。但也要看到,我國扶貧工作“已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期,形勢逼人,形勢不等人”。我們更應該從傳統(tǒng)的粗放扶貧,走向精準扶貧,針對不同貧困區(qū)域環(huán)境、不同貧困農戶狀況,運用科學有效程序對扶貧對象實施精確識別、精確幫扶、精確管理的治貧方式。

  精準扶貧涉及對扶貧對象的精準定位。如果不是這篇作文,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們,可能根本不會想到,現實生活中還有這樣極端貧困、需要救助的人。拍下這篇作文并發(fā)到網上的,是涼山一家慈善基金會負責人。靜而思之,“最悲傷作文”的發(fā)現,十分具有偶然性,如果不是老師布置了作文,如果不是貼到墻上展覽,如果不是這位負責人去看望支教老師,如果沒有發(fā)到網上,可能連現在的感動都不會有。這也是我們最關心的,到底有沒有一個可靠的渠道,讓人們知道真實的情況,知道到底有哪些人最需要幫助?

  精準扶貧還涉及對扶貧效果的精準評價。這些年來,我們在扶貧上的投入并不少,有的可能是扶貧方式的問題,比如重輸血輕造血,有的可能是扶貧資金沒有用到刀刃上的問題。媒體曾經報道過小康縣爭戴“貧困帽”的現象。有人講,資源用在并不貧困的縣身上,是對貧困群體的不公平。其實,資源到了貧困縣,又有誰能保證真正用到了貧困群體的身上?這些年來,關于扶貧資金被截留被挪用的報道,我們見得還少嗎?這就需要精準評價扶貧效果,確保和倒逼資金到人、措施得力、扶貧有效。

  “最悲傷作文”需要精準扶貧撫慰。這篇“最悲傷作文”,讓人想到了希望工程的“大眼睛女孩”。因為一張照片,改變了蘇明娟,也改變了許多失學兒童的命運。孩子們有免于悲傷的自由,我們也希望這篇“最悲傷作文”,能夠成為精準扶貧的推力,能夠改變這位小女孩以及更多孩子的命運。

編輯:王瀝慷

關鍵詞:最悲傷作文 感動 制度化救濟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香蕉视观看在线a | 在线综合亚洲欧美日韩 |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精品2021 |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 | 日本无卡码高清免费观看 | 亚洲第一在线视频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