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訊息訊息
中國畫中的“男神”
聽琴圖,絹本設色147.2cmx51.3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所謂男神,簡單來說就是男人想做做不到,女人想上上不了的男性偶像。古今中外的男神從騎士到資本家,從自由青年到政治人物,從文人士大夫到工農兵,從土豪到小鮮肉,從基本款到加強版,男神不斷更新換代。但是在傳統中國畫里,只有一種男神:文人士大夫。
歷史喜歡為成功者立傳,藝術史熱衷于給成功者畫像。中國藝術史上,無論人物畫還是肖像畫,出現最多的就是中國傳統的男神:文人士大夫的形象。甚至畫中的花鳥魚蟲、梅蘭菊竹都是文人男神的精神倒影。
在顧閎中、陳洪綬、唐寅、仇英、曾鯨等歷代丹青手的勾勒烘染下,宣紙上的中國男神或神似,或形似,或形神兼得。畫外的文人掌控著政經文化,畫中的文人擺著男神的POSE。甚至皇帝都喜歡扮成文士的模樣在畫中留影,從徽宗的《聽琴圖》到乾隆的《是一是二圖》,皇帝們既是在為文人男神加持,也是在借光。
清 丁觀鵬 《乾隆帝是一是二圖》 故宮博物院藏
與中國畫中閑散柔弱的文士形象不一樣,西方的傳統藝術中的男神是驍勇健美(當然也可以說是暴力殘忍)的戰士和騎士。古希臘城邦之間的不斷爭斗,讓戰士成為希臘人的男神。中世紀戰亂不斷,讓騎士在歐洲的男神排行榜上占據了1000年。古希臘和中世紀藝術中的男神就是戰神。與中國皇帝愛玩文人男神的COSPLAY一樣,歐洲國王與大貴族也熱衷于模仿騎士的英姿在畫中留影。中世紀藝術品中的騎士男神延續至今化身為大眾文化的偶像,今天好萊塢的超級英雄無一不是騎士的化身,從鋼鐵俠的鎧甲到阿諾的肌肉,從史泰龍的個人英雄主義,再到007的冒險與花心,處處可見騎士的影子。
如果說西方的傳統男神是尚武的猛男,那么中國的傳統男神就是崇文的暖男。中國的傳統男神是水墨畫中的平和、散淡、溫文的文人士大夫,文士的筆是國產男神陰柔纖細的陽具的象征物。西方的傳統男神是雕塑與繪畫中陽剛、驍勇、自由的騎士,騎士的劍是歐羅巴男神侵略性的陽具的象征物。
中國傳統也有俠義尚武的一面,但是傳統中國人更注重知識的力量,而不是身體的能力,因此從廟堂到江湖,都推崇文人為男神。中國畫的語境中并不存在肌肉,在中國傳統藝術中,身體是缺席的,因此中國畫中的男神只見衣冠不見肉身。
張飛、孫悟空或梁山好漢這些反抗、勇猛的符號只是讓中國人驚嘆的傳奇,卻不是少女的夢中人或男人的楷模,他們不是主流的男神。古代的圖像中出現得最多的關公也不是男神,只能算是門神或財神,因為不會有女性把關公當作夢中人——人人都愛關公,但是沒人愛上關公。關公是一個忠義、財富、庇佑的符號,缺少男神的性魅力。
作為畫中的男神,文人士大夫以兩種形象出現,一是人物畫或肖像畫,二是化身為花鳥魚蟲、梅蘭菊竹等隱喻符號。
人物畫或肖像畫不必說,唐代貴族的奢靡豪放,漢代宗室的刻板莊嚴,魏晉時期放浪形骸,有宋一代的雍容平和,明代江南的散淡清遠。從鐵絲勾勒到烘染上色,歷代的文人男神在畫中留影無數。
文人男神得意之時,氣定神閑地現身畫中,失意之時,往往隱身于各種水墨符號的背后。當唐寅描繪一個哀怨的青樓女子時,他并不僅僅是在給炮友畫像,這也是失意的男神通過“失寵怨婦”的形象來表達自己的懷才不遇或被君主拋棄的哀愁,畫中的失寵怨婦就是畫外的失意男神的替身,畫外的他失寵于君主,畫中的她失寵于情郎,畫里畫外一起品嘗“失寵”后的孤寂與痛苦。
男神們有時化身為畫中的菊花,相信自己歷經風霜,終有一天“我花開來百花殺”;有時候男神化身為無根的蘭草,描繪無所依歸的凄涼;有時候把自己比作一條翻白眼的魚,那是男神瞧不起新世界的傲慢。
如果說高山流水是得意男神的心靈雞湯,幽蘭寒梅則是失意男神的精神倒影。只是那滿紙的哀怨凄婉,實在辜負了男神該有的激情陽剛。相比之下,把自己比作竹子算是好的,至少還是一根硬梆梆的直男。
時光不再,自從數十年前文人被工農兵趕下男神排行榜,此后各款男神輪番登臺,各領風騷三五年。今天的男神是娛樂圈里的各種小鮮肉與肌肉男,他們不再出現在繪畫中,他們現身于鋪天蓋地的各種圖像中。傳統繪畫中的肖像是文人男神的人格與精神的延伸,而今天的鮮肉男神的所有價值都建立在圖像之上——顏值戰勝人格,欲望戰勝精神。恒古不變的是,舊繪畫與新圖像記錄的都是勝利者的臉。
編輯:陳佳
關鍵詞:中國畫 “男神” 文人 士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