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魯甸地震一周年再訪災區:建安全美麗的新家園
原標題:建安全美麗的新家園——魯甸6.5級地震一周年再訪災區
新華社記者王長山、白靖利、龐明廣
龍頭山、包谷垴、紙廠……去年云南魯甸6.5級地震發生后,這些地方一直牽動著國人的心。
地震發生一周年之際,記者重訪災區,看到處處是熱火朝天的建設場景,這片曾滿目瘡痍的土地正在重生。
目標
“早日把地震災區建設成為安全美麗的新家園。”記者從云南省住建廳了解到,通過各級黨委政府和廣大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魯甸地震災區恢復重建工作正有力有序推進。
據云南省住建廳介紹,災后恢復重建實施6大工程109個建設項目3195個工程項目,總投資274.6億元,用3年時間完成。據介紹,房屋倒塌或損害嚴重需要恢復重建的,每戶將補助4萬元,對特困戶每戶再增加補助1萬元,一般修復加固的每戶補助0.5萬元。
目前,云南正全力統籌組織并扎實推進災后恢復重建各項工作。在質量安全監管中,結合實際落實項目法人責任制,嚴格執行工程質量責任追究制。設立村級質量安全監督員制度,適時開展巡查、抽查,保障恢復重建工程質量。
昭通市監察局介紹,最近對魯甸縣8戶重建戶反映使用水泥出現混凝土質量等問題成立調查組進行調查,對在工作中未正確履行職責的縣住建局4名責任人給予誡勉談話的問責處理。
據云南省住建廳統計,截至7月30日,整個災區民房修復加固177860戶,已完工177054戶;民房重建80868戶,已開工79754戶,竣工64841戶,已入住51609戶。民房集中重建點79個,已開工78個,其中竣工23個。其他項目正有序推進。
建房
“柱子、圈梁都有,住這樣的房子安心。”村民劉鳳益的新家是二層小樓,家里收拾得很干凈,廳堂墻壁上繪有愛心樹圖案。
按照規劃,劉鳳益從山腳搬到魯甸縣火德紅鎮平壩子安置點。平壩子點共安置105戶受災群眾,90戶已入住,采取統規自建,政府統一規劃好后,農戶自己投工備料建設。“政府補助4萬元,貸款3萬元,向親朋借點,總計10多萬元就建好了。”劉鳳益說,搬入新居后,現在正計劃著打工、養牛。
除平壩子安置點外,會澤縣紙廠鄉新發村安置點已有50戶入住;巧家縣包谷垴鄉小營新區集中安置點,施工人員正在緊張地進行著砌磚、封頂等工作;巧家縣老店鎮尹武安置點,70多棟二至三層的小樓掩映在綠樹中……災區正掀起重建家園的熱潮。
“民房等重建工程是良心工程,絕不能建成豆腐渣工程。”云南建工集團小營新區項目經理周國富說,從進場以來,項目管理團隊和施工人員就一直秉承質量安全至上的理念。
周國富介紹說,施工中班組進場要做技術交底,技術員跟蹤檢查工序。“原材料要把關,質量檢查上有班組自查、管理人員檢查、監理再查。”政府的質量監督部門也會派人駐場檢查,還有第三方質檢部門介入。
震中
老街大批房屋廢墟被清除,土地平整完畢等待開建新居;板房學校被拆除,新教學大樓基本建成正進行室內裝修……
一年前,震中龍頭山到處是殘垣斷壁。如今,當地干部群眾重建家園的熱情和意志感染著每一個人。“大家日夜奮戰就是要把龍頭山建成安全美麗的新家園。”魯甸縣龍頭山鎮黨委書記李善云說。
灰街子片區曾是災區最大的帳篷安置點,高峰時有帳篷700頂左右。這里現已是統規自建房和保障房建設工地。記者看到,在統規自建房區域,一些農戶正在開挖地基。“國家給4萬元,貸了點款,加上積蓄,建成兩層半的小樓問題不大。”經常在外跑工程的村民邵發慶很有信心。
龍泉社區黨總支書記唐正云說,統規自建民房已完成地基劃撥并啟動建設。“統規自建房為框架結構,設計2層到3層,8月底前一層可全部建成。”
龍頭山集鎮恢復重建分新老兩個片區,擬安置群眾2278戶。目前,民房已開建1487戶。記者看到,新片區道路、管網等基礎設施正在建設,板房學校已拆除,進行土方回填,將劃撥宅基地。龍泉中學教學樓、圖書中心等和鎮中心校教學綜合樓完成主體工程建設。龍頭山鎮中心衛生院項目已完成鋼架吊裝和板面澆筑,正進行墻體施工。
李善云說,看著龍頭山發生的變化,覺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希望
又到花椒收獲季。
花椒是魯甸等地的支柱產業,地震時,許多群眾就因采花椒而躲過一劫,花椒樹因此被許多群眾稱為救命樹。如今,許多群眾又開始收獲新一季的花椒。
在龍頭山鎮光明村老街子安置點,房子已交付,安置點中間專門修建了一個廣場。李善云說,廣場也是花椒交易市場,供當地群眾和外地客商收購交易,許多住戶的鋪面也會派上用場。“畢竟還要靠產業支持發展,而花椒是我們著重打造的重要產業。”
“沒想過能住上有洗手間的樓房,未來要好好謀劃。”光明村村民魏國軍新家樓下自家的3個鋪面已出租了1個,其余兩個準備自己做生意用,他還想外出打工賺錢。
在龍頭山鎮政府舊址,殘垣斷壁如故,這里計劃建地震遺址公園,供人緬懷和紀念。看著廢墟,唐正云一陣抽泣。“許多親人在地震中逝去,活下來的人如建不好家園,怎能對得起他們?”
龍泉社區謝家營盤64歲的老人謝維禮地震中失去六名親人。如今,他的新房即將建好。“人死不能復生,今后還是要好好生活。”謝維禮說。
龍頭山鎮石水牛觀景臺上,有一個整體形似當地地貌的雕塑,雕塑中間的裂縫處嵌入了些植物,碑記中說:“叢生的草木從視覺上把斷裂的雕塑重新連接,象征著治愈和重生。”
魯甸地震災區,正走向重生。(完)
編輯:玄燕鳳
關鍵詞:魯甸地震一周年 災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