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一品一鑒一品一鑒
古墓中玉器陪葬品揭秘
古人十分重視與推崇玉器,他們將玉器看作是身份、權位以及財富的一種象征。而且人們生前佩戴的玉器,在逝世后會帶入墳墓作為陪葬品。
古時厚葬之風盛行,尤其是在周至漢這一時期,當時人們相信用玉器封住逝者的各個竅穴,可以使得尸首長期不朽,所以出土的古墓葬品中出現很多玉器。古時陪葬品中常見的玉器種類有玉衣、玉塞、玉含、握玉等。
一、 玉衣
古代凡是被于身體的,都叫“衣”;褲子叫“脛衣”,襪子叫“足衣”,為死者蓋在臉上的叫“面衣”。“玉衣”是指包裹全身從頭到腳每一個部位的衣罩,其外觀與真人的體形相同,專為罩尸之用,又稱為“玉匣”、“玉押”、“玉甲”。
玉衣一般按部位可分為頭罩、上身、袖子、手套、褲筒和鞋子6個部分。各部分均由小玉片如金、銀、銅絲縷織而成。不同的材料表示死者身分的不高下 不同。據《后漢書-服志》記載,皇帝使用金縷,諸侯王、列候、始封貴人、公主用銀縷,大貴人、長公主用銅縷。但在西漢時未必有如此嚴格的限制,故西漢中山 靖王劉勝夫婦使用的為“金縷玉衣”。
二、 玉塞
中國古代對玉有一種近乎迷信的崇拜,總認為玉能使活人平安,使死人不朽,所以死后用“九竅玉”堵塞或遮蓋在死者的身上。所謂“九竅”,是指人的 兩只眼睛,兩個鼻孔,兩個耳孔,一張嘴,以及生殖器和肛門。“九竅玉”即塞在這些部位的玉器:眼塞2件,鼻塞2件,耳塞2件,口塞1件,肛門塞1件,生殖 器塞1件。其中眼塞又稱眼簾,圓角長方形;鼻塞略作圓柱形;耳塞略作八角棱形;口塞如新月形,內側中端有三角形凸起,口塞不能全部含在口中,與下面所講的 “含玉”不同;肛門塞為椎臺形,兩端粗細不同;生殖器塞男性為一短琮形,一端封閉,女性為一短尖首圭形。
三、 玉禪
又稱“玉唅”或“玉琀”,是死者含在口中的葬玉,與“九竅“之一的口塞不同。據考古發(fā)現,從殷商起,幾乎所有朝代都有死者口中含物的情形,因此 推測含玉的來源是古人不忍心死者空口而去,因而把珍愛的東西放入死者口中??诤锇ㄖ?、貝、玉、錢幣等,但用得最普遍的,是蟬形玉。
為什么用玉蟬作含玉呢?研究認為,一則取蛹變蟬,如死者之靈魂開始新生命,還有一種可能是蟬的形狀正好與舌形相似。
四、 握玉
古代握玉寓意富足
古人不忍心看著死者“空手而去”,所以便出現了“握玉”,通過用玉器來陪葬,此來祈禱他們在另一個世界能夠供給充足,生活富裕。在新石器時代的 “握玉”中多數都是獸牙或貝;而發(fā)展到殷商時代,用貝尤其多;到了周代以后,握玉石器物較多;直至從漢代開始,部分是玉璜,多數的都是“玉豚”,也就是玉 豬。以玉豚作為隨葬的握玉,原因在于豚是供祭祀用的主要牲畜,讓死者握著玉豚離開這個世界,祈禱他在另一個世界活得富足的用意。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玉器 陪葬品 古墓 玉衣 玉塞 玉蟬 玉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