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一品一鑒一品一鑒
清宮寶座:王權的象征
太和殿寶座(圖片來自網絡)
寶座,亦稱“寶椅”,也稱“御座”,是一種體形寬大的坐具。在人們印象中,寶座一直是帝王權威的象征。據有關史料記載,傳說最早的寶座與佛教有著密切關系,據《支僧載外國事》云:“佛涅槃時自有七寶床從地中出。”有學者認為七寶床就是寶座之類的坐具,目前,有部分專家通過研究認定,寶座這種代表統治者最高權威的坐具是從域外傳來的。不論其說法是否正確,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寶座最初是由身份地位極高的人使用,在我國至少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
而據我國古代史料可知,寶座在封建社會里,不僅具有坐具的功能,本身也是一種用于陳設的鹵簿儀仗。據宋人吳自牧《夢粱錄》卷五《駕詣景靈宮儀仗》記載:“主上宿在慶殿致齋……驅象二頭,各以宮錦為衾披之,以金裝蓮花寶座安于背中,寶座前,一衣錦袍人執銀壺……跨頸驅行。”明代以后,隨著皇權制度的不斷加強,寶座逐漸成為封建帝王御用坐具的代名詞,成為帝王權威的象征。
據《明史》記載,明神宗即位之初,宦官馮保竊權,“帝御殿,保輒侍側。”當時的吏部都給事中雒遵進言:“保一侍從之仆,乃敢立天子寶座,文武群工拜天子耶,抑拜見中官耶?”將宦官馮保立于皇帝寶座之側,視為褻瀆皇權的大不敬行為。再后來,人們甚至將帝王曾坐過的任何一件坐具都冠以“寶座”之名。清時,帝王巡幸臣第,大臣們必預先在廳亭為帝后預備坐具,帝王起駕回宮后,曾坐息過的椅凳短榻等,都要用特制的黃緞套罩上,謹藏密室,尊曰寶座,永世供奉。
到北京故宮博物院參觀,會發現寶座大多擺放在宮廷正殿明間的中心或顯要位置,單獨陳設。在寶座的背后,通常還要放置一個較大的帶座屏風,兩邊放置角端、香筒,以及仙鶴蠟扦之類的器物,顯得格外莊嚴、肅穆,皇帝端坐在寶座之上,俯視群臣。端坐于寶座之上的清高宗乾隆皇帝像頗有一種“君臨天下”的優越感,充分體現了封建帝王通過寶座來達到“明制度,示等威”的目的。
據清代內務府造辦處活計檔和奏銷檔記載,清宮皇家“造辦處”下屬的作坊曾為清代宮廷生產了大量寶座,如金漆髹龍寶座、雕漆寶座、百寶嵌寶座、楠木荷花寶座、紫檀木寶座、花梨木半圓寶座等,這些寶座大多采用名貴的木材和特殊的質料制成,工藝水平極高。這些寶座制成后,大都陳設在禁宮大內、行宮苑囿等場所。
此外,在清代文獻中,也有一些地方督撫向宮中進獻寶座的記載。據《清朝續文獻通考》記載,乾隆五十三年下諭旨,預于乾隆五十五年舉行八旬萬壽慶典,對各地督撫預備進貢的禮單曾作過如下規定:“況所進物件內如寶座屏風各宮皆有陳設,不便更換……其五十五年萬壽貢品,不但各督撫等俱不準其呈進,即王公大臣等亦無庸備進。”可見,當時地方上也曾為宮中制作過不少寶座。又據此引文,當時寶座在宮中各殿皆有擺放,可知當時禁城大內的寶座數量并不在少數。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許多寶座已湮滅在歷史的塵煙中。如今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內,有幸保存下來一批做工精細的寶座,極為珍貴。
清代是中國最后一個封建王朝,帝王的權威可謂達到了極致,宮規森嚴,約束甚繁。其中雍正元年曾下諭詣:“朕見新進太監,不知規矩,掃地時,挾持笤帚,竟從寶座前昂然直走。爾等傳于乾清宮等處首領太監等,嗣后,凡有寶座之處,行走經過,必存一番恭敬之心,急趨竄步方合禮節。”即是說,侍奉皇帝的大小太監,不僅要竭誠盡心效力主子,就是對主子坐過的寶座,亦必俯首躬身,急行而過,以示敬意,足以印證了寶座已成為帝王集權的形象圖騰和體現皇帝權威的重要載體。
?。ㄗ髡呦当本┕蕦m博物院宮廷部副研究員)
編輯:陳佳
關鍵詞:清宮 寶座 王權 御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