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策論 策論
奚曉明被查:借公權力搶奪財產當止
原標題:奚曉明被查:借公權力搶奪財產當止
光明網評論員:昨天(7月12日)傍晚,中央紀委發布消息稱,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黨組成員、二級大法官奚曉明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有媒體報道說,奚曉明是中共十八大以來法院系統落馬的首位副部級高官,也是1949年以來自黃松有之后第二位落馬的最高法副院長。從奚曉明的職業履歷看,他從事民商事審判工作長達32年之久,是中國民商法領域的權威。
最高法院二級大法官因涉腐敗落馬,也并非一件令人詫異不已的事情。從某種角度而言,如果在官場腐敗呈普遍化的情況下,法院以及整個司法系統的官員能夠獨善其身,那也不符合邏輯。作為最高法院的經濟和民事審判庭的官員,處理案件的標的都在億元以上,手中握有的公正準星稍微偏偏,都會影響到巨額利益的得失。
也正是利用這一點,一些司法領域的官員把手中的公權力作為尋租的工具,不僅不以公權力服務于公眾,以實現社會正義,反以公權力作為自肥的工具,根據自己所得利益的多少來決定公權力如何行使。這些官員,把涉財產訴訟案作為設租發財的機會,為此不惜制造涉財產訴訟案,與某些案件當事方沆瀣一氣,設套做局,甚至成了實際利益上的主訴人,生生把法律玩弄于鼓掌之上,由此戕害社會正義。
奚曉明落馬的原因,如媒體報道,也正如上述。這位在文革恢復高考之后第二屆法律專業的本科生,其后又修至博士學位的官員,能夠行至國家最高司法機構的最高層,自有其專業方面的優勢作墊腳石。然而,與同一機構、同一高層中的前腐者黃松有一樣,奚曉明后繼之腐敗也同樣是通過手中的公權力來攫取一己私利。如媒體所報道,在有關山西煤礦產權轉移的案件中,奚曉明涉嫌利用職權,悖法判案,致其判決“引發法律界大嘩”。
最高法做出此等“引發法律界大嘩”的判決,其壞例的惡果之一,就是為其下審級的法院樹立了不能更改的審判先例。最高審判機構的如此壞例,為其下審級法院的腐敗官員所效法,是司法不公現象普遍存在的根源之一。奚曉明落馬,應成為司法領域查處腐敗官員、清理以及重新審理這些腐敗官員悖法判決案件的開始。
類似奚曉明涉案的這種以訴訟剝奪、搶奪產權的事例,在最近一些年中數量不小。這些案件,其不公平、不公正以及明顯與法律相沖突的司法結果,實際上就是官員腐敗的結果。就總體而言,因證據缺失、認定判斷失誤、適用法律錯誤而形成的司法不公案件,數量極小。大部分司法不公案件,都與官員腐敗有涉,只是腐敗的表象和結果而已。因此,查處腐敗官員,是保持司法公正,糾正司法錯案的必然前提。
奚曉明充分地利用了最高司法機構的最高權威。如相關報道所述,奚曉明在最高法主管的經濟和民商案件審判,常常涉及上十億元的經濟利益糾紛。“奚曉明諳熟民商法,會通過技術手段把案件轉變方向,幫助別人不當獲利”,當然也幫助自己非法獲利。
買通司法領域的官員,進而以訴訟的方式明搶產權,其所造成的財產秩序混亂和經濟秩序混亂,也必定影響經濟發展。在司法領域,尤其是在庭審階段,案件審理需要相關的專業知識,在對證據的判斷及其采信方面,法律為法官主觀裁量留有空間。并且,也正是這種主觀相對自由的裁量,構成了法官權力的一部分。這種自由裁量的空間,是形成公正判決所必需,但也籍此給權力留下了“后門”。
編輯:鞏盼東
關鍵詞:奚曉明 被查 借公權力搶奪財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