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中國共產黨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歷史貢獻

2015年07月07日 18:49 | 來源:人民日報
分享到: 

  中國共產黨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歷史貢獻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理論研究中心

 

  結束于70年前的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是人類歷史上一場規模空前的戰爭。這場戰爭的戰火燃及亞洲、歐洲、非洲和大洋洲,共有80多個國家和地區約20億人口被卷入其中。這場戰爭是以德、意、日為首的法西斯勢力給人類帶來的一場劫難,是世界正義與邪惡、光明與黑暗、進步與反動、文明與野蠻力量之間的一場大決斗。環顧這場戰火紛飛、硝煙彌漫的世界大戰,中國共產黨不僅在全民族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而且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了特殊的歷史貢獻。

一、 高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大力推動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形成

  20世紀30年代,亞歐兩大戰爭策源地先后形成,日本、德國法西斯勢力猖獗,先后在亞歐點燃世界大戰戰火。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從一開始就具有為維護和平正義、拯救人類文明而戰的世界性意義。中國共產黨推動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不僅為打敗日本法西斯奠定了基礎,也為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建立創造了有利條件。

  (一)中國共產黨在中國各派政治力量中最早開展反法西斯斗爭,領導推動局部抗戰,率先揭開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

  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生時,面對日本對中國東北的野蠻侵略,中國共產黨立即發出抗日的號召。9月20日,中國共產黨公開發表宣言,反對日本帝國主義強占東北。隨后,中共中央、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發表10多個文件,揭露日本的侵略野心和國民黨政府“不抵抗”政策的嚴重危害,號召民眾起來抗日,表明中國共產黨堅決反抗日本侵略、收復領土的鮮明立場和堅定決心。在黨的號召和推動下,一個群眾性的抗日救亡運動在全國范圍內蓬勃興起,并迅速形成高潮。

  1932年4月15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正式對日宣戰,比國民黨政府對日宣戰早9年。為了反抗日本侵略,中共中央號召黨團員深入到東北農村組織和動員群眾,組建游擊隊抗日,1933年組建東北人民革命軍。1936年2月,中國共產黨將東北各抗日武裝力量統一改編為東北抗日聯軍。到1937年,東北抗聯發展到11個軍3萬余人,開辟東南滿、吉東、北滿三大游擊區,成為東北抗日的主力。東北抗聯轉戰白山黑水,在敵我力量十分懸殊、條件極端惡劣的情況下,艱難地同日偽軍進行大小幾千次戰斗,嚴重威脅著日本侵略者在中國東北的殖民統治,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立下首役之功。

  中國共產黨對關內其他地區的局部抗戰給予大力聲援和支持。發動民眾支援國民黨第19路軍淞滬抗戰;與國民黨將領馮玉祥合作組織抗日同盟軍,掀起察哈爾抗日斗爭;組織中共代表團并發動各界慰問聲援綏遠抗日將士。

  在整個局部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了東北的抗日斗爭,大力支持和聲援各地局部抗戰,有力地推動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高潮的掀起,以中華民族抗日先鋒隊的姿態展現在國人和世人面前。

  (二)中國共產黨始終以博大的胸懷、寬廣的眼界觀察中國和世界,毅然舉起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旗幟

  中國共產黨為挽救民族危亡,在積極倡導建立中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同時,提出建立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維護國際和平的主張。1935年中國共產黨在《八一宣言》中提出:聯合一切反對帝國主義的民眾作友軍,聯合一切同情中國民族解放運動的民族和國家。1936年7月,毛澤東在同美國記者斯諾談話時明確指出:“東方的和平與戰爭是一個世界性問題。”“日本帝國主義不僅是中國的敵人,同時也是要求和平的世界各國人民的敵人”;我們要同各國、各國人民、各黨派和各群眾組織團結起來,組成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統一戰線。1937年3月,毛澤東在同美國作家、記者史沫特萊談話時再次重申:我們主張中、英、美、法、蘇建立太平洋聯合戰線。通過與斯諾和史沫特萊的談話,中國共產黨將關于建立反法西斯世界聯盟的主張傳遞給全世界。

  中國全國性抗戰爆發、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后,中國共產黨更加積極推動建立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1938年2月,為聲援在英國召開的世界援華制日大會,中國共產黨在延安召開反侵略大會。毛澤東發表演講指出:現在有三個反侵略的統一戰線,即中國的統一戰線,世界的統一戰線,日本人民的統一戰線;反侵略是今天世界政治的總方向。1939年1月,毛澤東又強調:“偉大的中國抗戰,不但是中國的事、東方的事,也是世界的事”,“我們的敵人是世界性的敵人,中國的抗戰是世界性的抗戰”。蘇德戰爭爆發后不久,毛澤東在為中共中央寫的黨內指示中提出:“目前共產黨人在全世界的任務是動員各國人民組織國際統一戰線,為著反對法西斯而斗爭。”1941年7月,周恩來撰文指出:“我們抗戰四年,久已成了東方反法西斯的先鋒”,“如果敵人一旦北進或南進,我們更應努力牽制敵人,使其陷于兩面乃至多面作戰的困難,以盡國際反法西斯侵略陣線的主員之一的責任,那才不愧為東方反法西斯的先鋒,才真能以中蘇英美為中心結成全世界反法西斯侵略的陣線。”

  反抗消滅法西斯、維護人類和平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使命,世界和平正義力量只有聯合起來才能戰勝法西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身居窯洞,觀天下之變、謀時代大勢、指未來之路,在中國和世界上大力倡導建立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與那些最初隔岸觀火、綏靖中立、禍水外引而最終被戰火燒身者相比,則顯示了自己的遠見卓識和胸襟寬廣的大局觀。

  (三)中國共產黨以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推進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建立,為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形成作出重要貢獻

  中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不僅對中國抗戰發揮重要作用,也對推動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中國共產黨認為,中國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是建立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必要前提和基礎。1936年7月,毛澤東指出:中國抗日戰爭取得勝利,需要三個條件,“第一是中國抗日統一戰線的完成,第二是國際抗日統一戰線的完成,第三是日本國內人民和日本殖民地人民的革命運動的興起”。作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積極倡導者,中國共產黨始終以民族解放為己任,以“兄弟鬩于墻,外御其侮”的博大胸襟,捐棄前嫌,放下與國民黨的血海深仇,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而不懈努力,最終推動實現了以第二次國共合作為基礎的全民族共同抗日的局面。“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全國性抗戰爆發后,在中國共產黨的積極努力下,各族人民包括港澳臺同胞和海外僑胞匯聚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為中華民族的獨立與解放而共同奮斗。1938年初,毛澤東在給馬來亞華僑抗敵后援會代表團的題詞說:“共產黨是關心海外僑胞的,愿意與全體僑胞建立抗日統一戰線。”為了推進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建立,中國共產黨于1941年10月在延安召開包括朝鮮、日本、印度、越南、緬甸、泰國、馬來亞、菲律賓、印尼等國家和地區的130多名代表參加的東方各民族反法西斯代表大會。大會提出團結東方各民族的力量,建立鞏固的反法西斯統一戰線。會議決定成立“東方各民族反法西斯聯盟”,并向中、日、蘇、美、英發布告人民書。這是中國共產黨為推動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建立而開展的一次重要活動。

  太平洋戰爭爆發后,世界反法西斯戰爭進入新的階段,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建立的進程也大大加快。中國共產黨認為,正確處理中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與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關系,以前者促成后者,是爭取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重要條件。1941年12月9日,中國共產黨發表宣言指出:“全世界一切國家一切民族劃分為舉行侵略戰爭的法西斯陣線與舉行解放戰爭的反法西斯陣線,已經最后地明朗化了”;“中國與英美及其他抗日諸友邦締結軍事同盟,實行配合作戰,同時建立太平洋一切抗日民族的統一戰線,堅持抗日戰爭至完全的勝利”。中國共產黨還從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全局指出:“中國人民、中國僑胞及南洋各民族的中心任務,是建立太平洋各民族的廣泛的反法西斯日、德、意的民族統一戰線”。為此,中共中央成立了由朱德任書記的海外工作委員會,研究如何組織國際反日統一戰線的戰略和策略,以及在軍事上爭取與英美同盟軍合作,抵抗日本侵略者。1942年1月1日,由中、美、英、蘇四國領銜的26個國家在華盛頓共同簽署《聯合國家宣言》。至此,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正式建立,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揭開了嶄新的一頁。

  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是中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發展和延伸,中國共產黨不但是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倡導者,而且是重要推動者。以局部推動全局,從中國著眼世界,以中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推動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形成,是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政策從理論到實踐的飛躍和升華。

二、 實行全面抗戰路線,積極投身世界反法西斯戰爭

  全國性抗戰爆發后,面對武裝到牙齒、窮兇極惡的日本侵略者,中國人民能否取得這場亙古未有的民族解放戰爭的勝利,直接關系到中華民族的生死存亡,也深刻影響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戰局。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戰場和國民黨領導的正面戰場各自獨立而又相互依存,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爭奇觀。中國共產黨一面艱難地堅持抗戰,一面大力配合、策應和支持世界反法西斯戰爭。

  (一)中國共產黨制定實行的廣泛發動群眾的全面抗戰路線,持久戰的戰略總方針,游擊戰爭的戰略戰術,為奪取抗日戰爭的勝利提供了根本保證,也豐富了世界軍事理論與實踐

  在日本大舉侵華、中華民族處于生死存亡的歷史關頭,中國共產黨毅然擔負起挽救民族危亡的歷史重任。早在1935年12月,毛澤東就科學預見:要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必須準備作持久戰。1937年8月,中共中央洛川會議通過《抗日救國十大綱領》,系統闡明抗戰時期黨的基本方略,正式確定了“全面全民族的抗戰”路線,抗戰的軍事戰略是“持久戰”。1938年5月,毛澤東集中全黨智慧,創造性地撰寫了指導抗戰的軍事理論文章《論持久戰》,將游擊戰提升到戰略高度,科學預測抗日戰爭將經過戰略防御、戰略相持和戰略反攻三個階段,闡明中國能夠也必須經過持久抗戰迎來最后的勝利。毛澤東將武裝斗爭和非武裝斗爭相結合,軍隊作戰和民兵作戰相結合,正規戰與游擊戰相結合,內線作戰與外線作戰相結合,打破敵人速戰速決、滅亡中國的迷夢,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理論寶庫增添了新的軍事理論武器,得到國內外的高度評價。美國軍事評論家威爾納贊揚說:“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沒有一個地方的游擊戰能夠擔當游擊戰在中國將要而且能夠擔負的戰略任務。”當年日軍大本營參謀山崎重三郎在題為《毛澤東游擊戰略把百萬帝國陸軍弄得團團轉》的文章中說:“毛澤東的抗日游擊戰,堪稱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質量最高的游擊戰。它是一種全民總動員的攻勢戰略。”日本軍事評論家久住忠男承認:“在20世紀出現的各種戰略著作中,最有特色的就是毛澤東的游擊戰理論。”

  (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抗戰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亞洲主戰場的有力支撐

  全國性抗戰爆發后,根據國共兩黨的軍事戰略部署,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著重向敵后發展,建立敵后抗日根據地,逐步開辟與正面戰場相對應,在戰略上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互相策應、獨立的廣大敵后戰場,形成與正面戰場夾擊日軍的戰略格局,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戰場作戰。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和敵后戰場逐漸上升為中國抗戰的主戰場。當時正面戰場大規模作戰行動減少,而八路軍及其他人民軍隊發動百團大戰等一系列作戰,給日軍以沉重的打擊,堅定了全國軍民持久抗戰的信心。同時,侵華日軍則集中兵力打擊敵后抗日根據地,實行殘忍的“三光”政策,制造千里“無人區”。特別是1941年至1942年間,敵后抗戰遭遇空前的困難局面。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抗日軍民無所畏懼,英勇抗敵,與日本侵略者展開了長期的艱苦卓絕的斗爭,艱苦地支撐起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亞洲主戰場。1943年秋以后,敵后戰場逐步扭轉戰局轉入局部反攻,1945年上半年進入全面反攻,最終贏得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在整個抗日戰爭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民戰績輝煌,共對敵作戰12.5萬次,消滅日偽軍171.4萬人。同時,黨的自身力量也獲得空前壯大與發展,黨員發展到120多萬人,人民軍隊發展到132萬人,民兵發展到260萬人,19塊抗日根據地面積達100多萬平方公里,擁有人口1.25億。敵后抗日武裝共傷亡61萬多人。1945年3月18日,日本東京《同盟世界周刊》感嘆道:“根據我們的見解,真正的抗日勢力,始終一貫的是中國共產黨。”連當年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在后來的回憶錄中也承認:八路軍“作戰勇敢,內部團結,只是武器裝備太差”。

  總之,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軍隊開辟的敵后戰場,堅持長期艱苦抗戰,不斷發展壯大,成為獨當一面的抗日戰場,同時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亞洲主戰場的中堅力量。

  (三)在反法西斯戰爭中,中國敵后抗戰和世界各國反法西斯戰爭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共同贏得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

  縱觀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國抗戰開始時間最早、持續時間最長,對日本侵略者的徹底覆滅起到決定性作用。早在東北局部抗戰期間,中國共產黨就和朝鮮抗日志士一起建立各種抗日組織和武裝,攜手并肩,與日本侵略者浴血奮戰。全國性抗戰爆發以后,中國共產黨有效地組織和發動日本人民的反戰運動,支持和幫助日本反法西斯戰士成立“覺醒聯盟”等反戰組織,在抗日戰爭中發揮了特殊作用。20世紀30年代中期,受中共在法國創辦的《救國時報》的影響,英、法、德等國家的下層華僑與當地愛好和平正義人士一道,直接或間接地開展各種形式的反法西斯活動。太平洋戰爭爆發后,中國共產黨在東南亞各地號召或組織華僑及當地民眾,在極端恐怖的環境中英勇頑強地開展抗日斗爭。由中共華僑黨員組織領導的菲律賓華僑抗日游擊支隊(簡稱“四八支隊”,以八路軍新四軍名字縮寫而成),在菲律賓淪陷期間始終堅持抗日斗爭,有力地配合美國軍隊反攻菲律賓作戰;受中共影響的華僑青年紛紛參加馬來亞人民抗日軍,堅持抗日斗爭,為當地抗日反法西斯斗爭的勝利立下功勛。在美洲,一些受中共影響的華僑青年積極參加美洲華僑反帝大同盟及洗衣館業聯合會,開展各種抗日援華活動;由中共華僑黨員唐明照等主辦的《美洲華僑日報》,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斗爭的號角。受此等影響,有13000多名華僑青年參加美軍,征戰在世界各個反法西斯戰場上。

  中國共產黨積極開展情報戰線的反法西斯斗爭。1941年蘇德戰爭前夕,中共中央把中共秘密情報人員閻寶航關于德國法西斯進攻蘇聯準確日期的情報通報給蘇聯,為蘇聯提早進入戰備爭取了寶貴時間。1944年夏,中共中央又將閻寶航關于日本關東軍在中國東北中蘇邊境部署的詳細情況報告轉給蘇聯,為蘇軍消滅這支精銳部隊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離不開世界其他反法西斯戰場的策應與配合。中共領導的敵后抗戰也得到世界愛好和平正義的國家、組織和人民的關注、同情和支持。白求恩、柯棣華、漢斯·希伯等外國醫護人員和記者深入中國敵后戰場,到最艱苦危險的環境中和中國軍民并肩戰斗,甚至獻出寶貴的生命。美國進步作家史沫特萊等外國記者,到八路軍和新四軍等作戰地區采訪,寫出了大量介紹中國抗戰的通訊報道。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戰場和世界各國的反法西斯戰場是不可分割的整體,世界各國反法西斯力量對中國敵后戰場的支持,增強了中國人民戰勝日本侵略者的信心和勇氣,而中國敵后戰場對各國的支援也極大地鼓舞了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

三、 逐步走向世界舞臺,為戰后國際秩序的建立作出重要貢獻

  中國抗日戰爭的歷程,也是中國共產黨從延安走向世界舞臺的過程。抗日戰爭期間,中國共產黨積極參與國際活動,積極致力于大國地位的確立和戰后國際秩序的建立,對戰后世界局勢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一)中國共產黨主動作為,努力打開外交局面,積極開展獨立自主的抗日外交

  全國性抗戰伊始,洛川會議制定的《抗日救國十大綱領》就提出:實行抗日的外交政策,“在不喪失領土的主權的范圍內,和一切反對日本侵略主義的國家訂立反侵略的同盟及抗日的軍事互助協定”。1941年5月頒布的《陜甘寧邊區施政綱領》明確規定:“在尊重中國主權與遵守政府法令的原則下,允許任何外國人到邊區游歷,參加抗日工作,或在邊區進行實業、文化與宗教活動。”1941年6月蘇德戰爭爆發后,中國共產黨發出黨內指示:“在外交上,同英美及其他國家一切反對德意日法西斯統治者的人們聯合起來,反對共同的敵人。”另外,在大后方的中共中央南方局領導人和工作人員還經常同外國駐華使節、援華機構人員和新聞記者會晤,廣交外國友人,積極開展抗日外交活動。

  太平洋戰爭爆發后,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抗日根據地的地位和作用,得到越來越多的國際人士的認可和重視。1944年6月起,由駐重慶的外國記者發起組織中外記者西北參觀團,對延安進行訪問。1944年七八月間,中緬印戰區美軍司令部又向延安派遣軍事觀察組,長駐延安近3年之久,其成員還專門考察了晉綏、晉察冀等敵后抗日根據地。為了適應擴大對外交往的需要,1944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專門發出《關于外交工作的指示》,明確指出:我們的外交政策和活動,必須站穩我們的民族立場,一方面要加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而不是排外,另一方面要學習人家的長處,并善于與人家合作,但絕不是懼外媚外。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領導人與外國記者和美軍觀察組成員多次會談,全面介紹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日根據地軍民堅持敵后抗戰的情況。這對于中國共產黨溝通與外部世界的聯系,更廣泛地宣傳自己的主張,起到十分積極的作用。

  (二)中國共產黨積極參與國際活動,在國際舞臺上擴大自身以及作為中國一部分的解放區的政治影響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前夕,中國參與發起創立聯合國并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顯著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在聯合國制憲會議召開前夕,為了使中國代表團具有廣泛的代表性,能夠代表廣大解放區的民意,中國共產黨多次明確提出要派代表參加會議。經過中共的努力和爭取,以及迫于國際國內的壓力,國民黨政府只得放棄單方面包辦、壟斷中國代表團的企圖。1945年4月至6月,中共領導人董必武作為中國代表團的正式代表之一,出席在美國舊金山舉行的聯合國制憲會議。會議召開期間,董必武不僅參加第三委員會關于成立安理會提案等問題的討論,而且代表中國共產黨和解放區人民莊重地在聯合國憲章上簽字。會議結束以后,董必武又前往紐約,廣泛接觸國際友好人士及海外華僑,為提高中國共產黨的國際地位做了大量工作,如出版散發英文版的《中國解放區實錄》,介紹中共的抗日戰績和解放區建設發展的成就等。

  中國共產黨派代表參加聯合國制憲會議,是抗戰時期第一次參加國際政治舞臺的重大活動,第一次在國際舞臺上正式亮相,第一次把自己的方針政策和解放區取得的成就直接地傳播給世界,在廣大國際友好人士和華僑中間產生了積極廣泛的影響。

  (三)中國共產黨積極致力于中國大國地位的確立和戰后國際秩序的建立,大力推動中華民族復興的歷史進程和戰后世界進步潮流

  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正式形成以后,中國共產黨對于帶有普遍性的戰后國際問題和與中國相關的重大國際問題,提出了自己的鮮明主張和要求。1942年7月,中共中央機關報《解放日報》發表文章指出: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應當成為人民的勝利,各國采取何種社會制度應當尊重各國人民的選擇;“戰后的中國應當是獨立的與各友邦發生平等互惠關系的中國,而不是殖民地半殖民地或附屬國”。1943年1月中美、中英關于廢除治外法權的新約簽訂后,中共中央很快作出決定,慶祝廢除不平等條約,但同時也指出:真正的平等的地位,“主要地應靠中國人民自己努力爭取”。同年11月,《解放日報》發表社論又指出:一國之內不同的反法西斯政治力量,“在國際國內民主機構中所享受的權利,應視這個力量對反法西斯所作的貢獻而定”。1945年4月,毛澤東在中共七大政治報告《論聯合政府》中指出,中國共產黨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則是:“在徹底打倒日本侵略者,保持世界和平,互相尊重國家的獨立和平等地位,互相增進國家與人民的利益及友誼這些基礎上,同各國建立并鞏固邦交,解決一切相互關系問題。”除中國自身問題外,《論聯合政府》還積極呼吁幫助日本人民的民主力量建立民主制度,幫助朝鮮人民獲得解放,以及希望印度和東南亞各國人民建立獨立民主的國家。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前夕,中國共產黨參與聯合國的成立,一起推動制定聯合國憲章和其他國際關系基本準則,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隨著聯合國憲章的正式出臺,中國成為聯合國安理會5個常任理事國之一,戰后國際新秩序也開始建立,有力地推動了中華民族復興的歷史進程。而以聯合國的成立為起點,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的新機制開始形成,對戰后世界局勢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從此,世界進步力量不斷壯大,舊時代列強爭霸的國際體系和世界殖民主義的基礎受到強烈的沖擊和動搖,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各殖民地、附屬國的獨立運動和民族解放運動也逐漸興起,并成為不可阻擋的世界潮流。

  歷史雄辯地證明,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偉大勝利,為中華民族由近代以來陷入深重危機走向偉大復興確立了歷史轉折點,也成為人類和平正義事業的歷史轉折點;中國共產黨既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有力推動者,也是人類和平正義事業的堅定捍衛者。

  歷史昭示未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年來,中國和世界都發生了巨大變化。但無論形勢如何變化,中國共產黨始終是保衛世界和平、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進步力量。不論是在當年的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還是在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始終致力于維護世界和平、進步與發展。正如習近平同志所指出的:“我們所處的是一個風云變幻的時代,面對的是一個日新月異的世界”,“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成為時代潮流”,“中國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既通過維護世界和平發展自己,又通過自身發展維護世界和平”,中國愿與世界各國“攜手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今天,面對新的時代潮流和歷史使命,中國共產黨將繼續領導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并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參與國際事務,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為世界和平、發展、進步作出更大貢獻。

 

 

編輯:鞏盼東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 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 歷史貢獻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日本午夜视频免费 | 一级似看大片中文字母 | 亚洲国产精品碰碰 | 日本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高清 | 日本韩国野花视频爽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