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自服“雙跨藥品”務必認清OTC標識
●部分藥品既是處方藥(Rx)又是非處方藥(OTC)
●在化學藥物中以消化系統和解熱鎮痛類藥物居多
醫學指導/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藥學部主任藥師司徒冰
在我國的大眾傳播媒體上,處方藥是不可以做廣告的。可是,一些細心的朋友總會發現在電視上也看到一些“處方藥”的廣告。莫非處方藥可以做廣告了嗎?當然不可以!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藥學部主任藥師司徒冰介紹,這些“處方藥”之所以能在大眾傳播媒體上出現,是因為它們有一個特殊的身份,那就是“雙跨藥品”,即它們既是處方藥(Rx),又是非處方藥(OTC),化學藥物中的“雙跨藥品”以消化系統和解熱鎮痛類藥物居多。專家提醒,雙跨藥品的處方藥和非處方藥說明書里適應證、服用劑量、療程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患者自我藥療時,一定要注意選擇外包裝、標簽、說明書均印有OTC標識的非處方藥。
文/廣州日報記者黃蓉芳 通訊員黃賢君、白恬、黃家嘉、邱日想
何謂雙跨藥品?
既是處方藥 又是非處方藥
司徒冰介紹,目前,國內的雙跨藥品共有2300多個品種,包括化學藥物約300種,中藥約2000種,化學藥物中以消化系統和解熱鎮痛類藥物居多,如:法莫替丁、西咪替丁、抗病毒口服液、清開靈口服液、布洛芬緩釋片、阿司匹林腸溶膠囊等都是雙跨藥品。
何謂雙跨藥品?司徒冰解釋,顧名思義,雙跨藥品既是處方藥(Rx),又是非處方藥(OTC)。
雙跨藥品的身份究竟是如何界定的呢?司徒冰介紹,主要是看其適應證。不少藥品作為處方藥時會有多個適應癥,其中有部分適應癥,患者能夠進行自我診斷和自我藥療,于是,在限適應癥、限劑量、限療程的“三限”規定下,這部分適應癥可作為非處方藥,安全地用于患者的小傷小病,因而按非處方藥的形式管理。
“這一部分適應癥,通常是通過長期實踐證明安全有效,且易于判斷,因此轉換為非處方藥,使患者可以在藥店購買,達到便民的目的。”司徒冰說,當然,患者難以作自我診斷和自我藥療的部分適應癥,仍然作為處方藥進行管理。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CFDA)為了規范藥品廣告的發布,確保人們的用藥安全,2005年12月1日起,就規定所有處方藥都不得在大眾媒體上刊播廣告。”司徒冰說,由于雙跨藥品的特殊身份,它們又可以以OTC的身份在大眾傳播媒體上刊播廣告。“這也是公眾有時會在電視上看到一些‘處方藥’廣告的原因。”
如何辨識?
按外包裝、標簽、說明書和適應癥進行區分
既然雙跨藥品具有“兩張面孔”,患者如何區分呢?
司徒冰介紹,主要通過兩者的外包裝、標簽、說明書和適應癥進行區分。以某一品牌的鋁碳酸鎂片為例,兩者的相同之處:成分均為鋁碳酸鎂。不同之處則見下表:
專家提醒:
注意判斷癥狀是否OTC適應癥
司徒冰說,由于“雙跨藥品”身兼處方藥和非處方藥的二重身份,有的患者不了解其中的區別,以為在電視上看過廣告,就可以按非處方藥來服用。
司徒冰提醒,“雙跨藥品”處方藥和非處方藥說明書里所描述的適應癥、服用劑量、療程都會存在一定的差異,所以,患者在作自我藥療時,務必選擇OTC藥品,并合理地使用,以避免出現藥品不良事件。
首先,非處方藥的外包裝、標簽、說明書上都會印有OTC標識,如果去藥店購買或自行服藥,一定要認真辨別。
其次,要注意對癥狀作出正確的判斷,結合藥品的適應癥選擇性服用,如果不清楚自己的癥狀是否符合“雙跨藥品”非處方藥的適應癥,最好先向醫生或藥師咨詢,然后再服藥。
第三,即使符合“雙跨藥品”中的非處方藥適應癥,服藥前也要認真閱讀藥品說明書,嚴格按照說明書要求服用。
第四,用非處方藥進行自我藥療一段時間,一般是3~5天后,如果癥狀仍未見減輕或者緩解,應及時到醫院診斷治療,以免貽誤病情。
最后,特殊人群如妊娠期婦女、嬰幼兒、老人、肝腎功能不全者使用前,最好先咨詢醫生或藥師。
編輯:趙彥
關鍵詞:雙跨藥品 OTC標識 什么是雙跨藥品 處方藥 非處方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