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對中國國際產能合作的聒噪當休矣
原標題:對中國國際產能合作的聒噪當休矣
新華社記者傅云威
中國國際產能合作已經成為中國對外經濟合作的一張亮眼的“新名片”。中國開展國際產能合作,不是向國際市場輸出落后產能或淘汰產能,而是優勢產能、先進產能、綠色產能。
這既符合世界經濟發展的規律和趨勢,也有利于有關國家分享中國發展機遇帶來的新契機。然而,即便是這樣共贏、多贏的好事,也會招來西方某些戴著有色眼鏡的人士說三道四。近期,就有某些西方媒體拋出所謂“中國產能‘掐痛’世界經濟”的荒謬論調。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產業大國,多種產業如今已拾級而上,今非昔比。如今,中國在高鐵、核能、水電、高端裝備制造等多領域形成了獨有優勢,其產品性價比和國際競爭力顯著提升,中國推動國際產能合作,符合發展中國家的需求,促進有關國家科技創新,加快結構調整,同時也有效地改善了中國對外貿易結構和中外經貿合作面貌。
某些西方媒體口中的中國過剩產能,往往是中國的優勢產能。今天中國制造的國際競爭力更強,在價值鏈條中的地位更高,更加依靠品質而非低價贏得市場。中國優勢產能出海、中外產能合作,正獲得外界積極響應,成為促進開發合作、優化全球價值鏈的新興力量。
如今,在中外產能深度融合基礎上,中國產能正深刻嵌入全球價值鏈條。據日本貿易振興機構等數據顯示,在亞洲設廠的日本制造商正越來越多從中國采購零部件。在歐美市場,十多年來中國機械設備和中國電子產品份額成倍增長……
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各種資本要素高度融通,中國制造越發具有國際基因,今天的中國產能本身蘊含了諸多外來資本、技術要素,中國產能的進步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國際先進產能的發展動向,集聚了多國產能的精粹因子。在某種程度上而言,打壓中國產能,就是遏制全球經濟。
西方某些特定利益群體對中國所謂“產能過剩”進行曲解和抹黑,給經貿合作人為制造麻煩,以實現狹隘的利益訴求。中國產能“掐痛”的恐怕不是世界經濟,而是西方某些特定的利益群體。(完)
編輯:玄燕鳳
關鍵詞:中國國際產能合作 “中國產能‘掐痛’世界經濟”的荒謬論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