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爭鳴 爭鳴
莫讓微信為紅包插上“隱形的翅膀”
原標題:劉娜:莫讓微信為紅包插上“隱形的翅膀”
端午節將至,收送節禮、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和鋪張浪費等不正之風也進入高發期。15日,記者從紀委部門獲悉,近日,上饒市紀委和景德鎮市紀委各通報1起違規收受“紅包”典型問題,2名領導干部因違規收受紅包被免職。另悉,2013年9月至2015年4月期間,江西全省三級廉政賬戶收到“紅包”及其他違紀款1.56億元,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查處“紅包”問題118個、處理155人,省紀委先后11次通報19起典型案例。(6月16日新華網)
紅包文化本是出自于中國人禮尚往來的一種正常人際關系,收送紅包也是華人長久以來的傳統習俗。然而,近年來,紅包變了味,在官場被異化為官員腐敗的“溫情炸彈”,不少鋃鐺入獄的貪官倒在了“紅包”上。對此,筆者呼吁,別讓“紅包”敲開官員貪腐“大門”。
官場“紅包”值得警惕。不論是以逢年過節為幌子的“感情投資”,還是以提拔升遷為目的“意思意思”,官場“紅包”的背后都是權錢交易。據分析,違規收送“紅包”,60%發生在重要傳統節日。端午節將至,收送“紅包”等不正之風也進入高發期,相關部門還需扎緊監管的籬笆,防止“紅包”變成誘發腐敗墮落的“炸藥包”。
此外,小心“微信紅包”成為新時期的“送禮神器”。在高壓之下,部分人妄圖給“紅包”穿上各種“隱身衣”,“微信紅包”就是典型。收送雙方不再見面、不再一對一,發現難、取證難、查處難,給執紀監督增加不少難度。同時,盡管微信紅包的金額不多,但積少成多,仍可能成為一種“微腐敗”。
其實,“紅包”能敲開部分官員的貪腐“大門”,更在于官員自己沒有守住清廉底線。因此,不僅要形成更具針對性的規則制度和追責機制,還要領導干部自清自省,莫以為“紅包”金額小就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更要堅決抵制收送“紅包”等行為,以免貪腐“大門”打開后便一發不可收拾。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清廉底線稱為“底線”,但要求并不低,“紅包”雖小,但收送“紅包”依然可以打破清廉底線。作為領導干部,還需嚴標準、高要求,時刻以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做一個不向私利“伸手”的清廉干部。
編輯:水靈
關鍵詞:微信 隱形的翅膀 紅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