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王俊成:家風傳承靠的是耳聞目染
原標題:王俊成:家風傳承靠的是耳聞目染
人民網記者 翁奇羽攝
尊敬的各位領導、尊敬的各位同事和同行,我覺得工會首先組織這個活動,就有讓我們回家的感覺。回了家以后,第一是溫暖,第二是坦然,所以我就拋磚引玉先說。我覺得這個活動很有意義,我覺得就是讓我們來振心,讓我們來思行,讓我們來修德。我們作為勞模,工會和黨是我們的家,讓我們在這樣一個情況,黼國黻家的題目,所以就是讓我們這些勞模真正地回來先正正我們的心、反思一下自己的行,最后修我們的德,我覺得這是最核心的。
我覺得更重要的是我自己做得怎么樣,我們是勞模,來到這個家里面,出去的行能不能撐起這份來。我從這個主題,振心、思行、修德的角度來說一下我的感慨。
因為自古就是家國情懷為重,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我剛才說這是亙古,中國儒家傳統的風范,所以為社會做貢獻,來擔當,這是民族的根和魂,所以中華民族有五千年綿綿不斷的文化,而且在世界上唯一,這與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的根脈是有之中關系的。
另外,我覺得家風是什么呢?我也在想過,確實由于忙,沒有系統地想。首先,我覺得家風就是家里面做人做事的一種意識和行為習慣,我覺得這是最主要的。它的傳承可能更多是耳聞目染。在這里我非自我表揚,為什么振心、思行、修德,我這樣說可能是激勵我更得這么做。我自己想想我的家,有兩個優點還是值得我要繼承的,一個是吃苦耐勞,一個是為別人著想。正好是我父母身上兩個特點,一個是我的父親,那就是吃苦耐勞,因為我的家在農村,他養了六個孩子,都是在最困難的時候。所以,我看到和聽到的都是他那種真是含辛茹苦、忍辱負重,但是卻從沒有過多的怨尤和責備別人的情景。我可以坦誠地說,我孝心還是比較濃的,我曾經跟我的孩子講,你的爺爺奶奶把我們養活了的恩德比我把你養好了都大。我兒子成人以后,我跟他交待的第一件事,你大了就靠你自己了,我現在活的最大的精力,拿出一大部分來要為你爺爺奶奶活著。我深知說了不測的活,假如我死在你爺爺奶奶前頭,我一定給你爺爺奶奶準備一筆足夠他們養老的錢,我想你應該怎么做,我真的是想這個事,有時候真的很辛酸,因為他們養活我們就不容易。我聽到兩個我父親的事情,人們贊揚我父親,說從彰化推鹽、推傘、推帷子,我們家在德州,說一個木輪車要推到600-800斤,就為了多。再一個是打深井,他的腿,我記得給他洗腳,都是腫的。因為他就是打深井,農村生產隊打深井,就泡的,是這樣的情況。家風對我有一個什么影響呢?我也很辛苦,有時候也很累,甚至自己難以支撐。但是,我一定堅持。我比他們要幸福多了。所以,為了活著的價值和意義,我一定要堅持。說實話,在這一點上,我可能有時候有點抱怨的話,只有給韓書記說,我這人很真誠,其他領導我都沒有說過,有時候覺得累得有點身心疲憊,為什么呀,也這么大歲數了,健康第一,誰都知道一和零的關系,但是我真是想想我的父母,想想自己的責任,想想你退到這個位置,所以必須得堅持。有時候我記得我跟馬院長說一句話,誰也知道身體健康和事業的關系,但是為了一種價值和尊嚴,寧要透支生命,我后面還加自己給自己寫了一句:哪怕犧牲生命也值得。這恐怕是一種信念。當然,這說高了,咱們到不了那么高。那些革命者,那些賢者不都是這樣嗎。通過我父親,他也不說什么,現在也是這樣。你跟他說話、交流,他都是笑笑,你說他多么苦,他也沒覺得這么苦,這就是品質。
還有我的母親,主要是為別人著想。我母親在這一點上,我們六個子女里面四個隨我的母親,總是為別人著想。她為別人著想有兩個,第一是那種熱心,第二是忘我,她很熱心去幫助別人。另外,不記我,舉個例子,我要回去帶點什么好東西,現在還好一點,原來我們子女帶點什么好東西,她肯定不給自己子女吃,一定是留給村里鄰居說。我當然也想,甚至跟我母親做工作,我說你是不是有點虛榮呀?她說什么虛榮呀。我說你看孩子們都長大了,都行了,就讓別人什么呀。她說不是,跟村里還虛榮什么呀,還顯擺什么呀。他說人家對咱們都挺好,你們小時候也幫過咱呀,怎么就不能幫人家。你們在外面吃得多了,我們還在乎這種。她就很簡單。讓我其中最感動、最傷心的一件事,我記得在組織一個演講活動說過,確實比較累,我有一次回家,家里也有點事,我就周末回家了,自己開車?;氐郊?,我也是故意裝,我今天就很坦誠隨意,我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搬一個小凳子坐在我父母前頭,還像當一個孩子那樣,我就跟他們說兩句。說兩句,最后也來了人,都在說話,我就倚在沙發上睡著了。我醒了以后,我母親在我旁邊。她說你是不是累?我說特別累,這一周活動,其實我說者無心,我就很真誠地跟她交流。她說,你要不回來吧,咱在那干嗎,你那么大歲數,家里這一幫人,這是第一句。我當時心理咯噔一下,說不出什么滋味。她認為我在那里工作的時候,我畢竟在那里待了八年校長,好象比較自在了,這么累,累得回家說了幾句話就睡著了。后面她特別有幾句話說得讓我特什么。她說,老三,你這么累,你可不能讓你的老師們這么累呀。哎呀,我現在說都起雞皮疙瘩。我后來用了一個詞,心重壓人,這是我從我母親那里感受到的。心重壓人,因為當時鐵中是什么情況了。我去了以后,通過一些改革,積極努力,自己努力,也慷慨激憤的,老師們積極性都上來了,都特別努力。后來我發現這不行。我記得在鐵中說過這樣的話,寧愿學校發展得慢一些,也不能以犧牲和透支教師職工的身心健康為代價,那是不人道的。但是這個根是在我母親的那句話,老三,您這么累,您不能讓您的老師這么累。所以,這一句話對我確實,應該說還是很有份量的。所以到現在為止,我仍然是這樣,有時候包括今天,我開完回回去,還是高三領導小組的會議安排,大家真是很忙,我一看我們的老師,主任們,上完第五節課了,我們再來開一個會,我們先開了一段。我說先給你們倒上水,第二是告訴食堂,給我們六個人留著飯,我們再去做,我覺得是這樣。
另外,我覺得這兩者都是結合起來的。比如我們家到現在,我們六個兄弟姊妹,我感受真是這樣,他寧愿自己吃苦,也是想著別人。我在外面,我當時在老齡社里當一中的校長,我當老師,我三個兄弟都在家里干農活,都是在農村,但是他們都幫我,特有意思,送糧食、送菜、送水果,他們覺得我自己在市里挺孤單的,他們有地里種的糧食吃,他們是這樣,幫著我。我想著跟他們做什么,他們都是想著別人,他們都是這種。他們不想沾別人便宜什么的。但是,最后表揚了一番,就得說我自己不好了,我有些事還是做得不夠。我還是本著這六個字說回來,振心、思行、修德。比方說,我有時候常常還是感性化和情緒化,那天我跟老師們講,有一個事,不要簡單地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咱們現在社會這種工具理性太盛行了,功利的敏感度太強烈、太刺激,人們常常是功利的得與失來判斷一個事,而缺乏價值理性。我們做這件事情的價值理性在哪里,我們能成就一個學生,成就一個教育事業,甚至影響到社會,影響到長遠,多好多偉大的事,可是我們往往想想,想我實際得了多少。在這一點上,我真心的說,我做得還不夠,與我們的父母做,我不那么坦言,我可能還有點貪,貪圖自己的名譽,貪圖自己的利益和影響,甚至貪圖自己的尊嚴。我不怕吃虧,吃苦耐勞沒有問題,但有時候在乎我自己的尊嚴,你不尊重我,我受不了,實際上還沒有忍辱負重的風范,這是一個。
第二,有什么不順心的事,說實話,對下級,我做得很好,對我們的教職工可以這樣講,他們怎么樣,我都是包容的。但是對于領導,我有時候承受不了,你不尊重我,我就想咱不干了。第一,可能咱干不好,我在這里歲數也大了,不耽誤事嗎。第二,也承受不了,自己歲數大了,好象男的也有更年期,慢慢的也就脆弱了,別再這么摧殘自己,不干了,有時候有這毛病,現在想想不對。領導信任,組織信任,給了你這樣一個平臺,展示自己價值尊嚴的贊譽,我自己常常跟學生說,優秀在于境界,價值在于成就。優秀關鍵在于境界,你為了什么,想想你優秀,咱不優秀在哪,還是為了自己,太在意自己的功利心和工具性,而沒有真正的那種價值、信念和奉獻,所以在這一點上很不夠,所以我要不斷地修養。
另外,我也想在這里說我的一個觀點,也說明家風的重要,家的重要。我一直主張教育是一個系統綜合的工程,我覺得它是四個元素。個人是種子,就是我是誰,每個人都有獨立的生存基因,他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是誰。第二,家庭是根基。每個人都深深地打上家的烙印,并代表了家的傳承。第三,學校是土壤,或者是陽光。社會是空間和環境,所以,我覺得一個人的成長,個人是基因,人是有差異,是不一樣的。我們必須尊重他。所以,我們的教育決不能當成一種生產線和復制品,把孩子當成復制品,家是根基,必須尊重。學校是土壤,我為什么這樣說呢?學校就提供豐富的營養,讓學生來了,讓每個人來了,是花的就讓他艷麗,是草的就讓他茂盛,是樹的就讓他茁壯地成長,建成棟梁,然后到社會上去,他一定會能夠展示他的價值和風采,為我們的社會增添光彩。
我第一個發言,有點激動,拋磚引玉,說得不對的地方,盡請大家批評指正。(作者為北京市第八中學校長)
編輯:王瀝慷
關鍵詞:王俊成 家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