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推薦 推薦
“民告官”案或大增 打破敏感案件不被受理潛規則
“民告官”案件或大增是利好
5月1日,最高法院《關于人民法院推行立案登記制改革的意見》開始實施,地方法院在意見實施前紛紛出臺實施細則,對立案登記制的實施加以細化規定。這意味著,立案門檻大幅降低,可能引來訴訟潮。
根據2014年年底就開始試點立案登記制度的四川省郫縣法院的統計,經過4個月的試點,郫縣法院受理案件的數量已經達到了2000多件,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0%至15%。同為立案登記制改革試點的海安縣法院也遇到了和郫縣法院相似的情況,從今年1月1日到1月26日,海安縣法院共受理案件894件,比去年同期上升了17%。如今,最高法院正式在全國推行立案登記制改革,按照試點法院的經驗,全國法院即將面臨著一個受案特別是行政訴訟受案的高潮。
這對于地方政府和一些行政機關而言,首先是一個利空。立案難主要體現在行政訴訟中,過去一些地方黨政或明確下文或暗中“潛規則”規定,對于征地拆遷、招商引資等等涉及對行政機關訴訟的敏感案件,法院不得受理。如今,法院搞“立案登記制”了,這意味著許多所謂“敏感案件”也會進入訴訟程序,這對于地方政府和行政機關而言,不是更難堪了嗎?利空的或許還有法院,因為短期內會有大量的案件特別是行政訴訟案件涌入法院的大門,法院恐怕人力、物力上難以招架,當然,他們在審案中面臨著地方黨政官員的壓力也會更重。
但是,對于某些部門利空的消息,對于民眾權利而言,對于制約公權力濫用,對于國家法治建設而言,卻是扎扎實實的利好消息。以往,許多案件民眾對于政府機關和官員侵犯他們合法權益,往往是求告無門,他們想上法院告狀,可是法院拿著當地的“紅頭文件”阻擋。如今,當他們的合法權益受到侵犯時,無論是什么類型的案件,他們都能上法院討個理。
對于法治建設而言,也是一個重大利好。法治一個要旨就是要將“權力關進籠子”里,以往,行政機關通過約束法院的受案范圍,將許多行政權力游離于法院的監督和制約之外。如今,有關法律和司法解釋,明確規定了立案登記制,那么,所有的行政機關侵犯公民權利的案件,所有的公權力濫用的案件,法院都可以“理一理”,如此,公權力要逐漸地被法院關進籠子里,這也是一個天大的利好。
立案登記制對于法院而言,并不僅僅是利空,更是一個重大利好。立案登記制,讓短期內法院受理案件劇增,可能讓法院加重負擔,這就需要法院內部挖掘潛力,合理調配力量來解決,上級也可以適當地增加相應編制,這個利好是長期和深遠的。因為,法院可以不受地方黨政干擾而受理各種行政訴訟案件,司法權力必將對行政權力形成強有力的監督和制約,行政權力不得不接受法院的監督和法律的約束,他們將更加尊重法院的權威和法律的尊嚴,這對于提高法院的公信力是一個大好事。
對于地方黨政官員和行政機關而言,立案登記制也未必就一定是利空。一方面,雖然立案登記制讓他們權力受到制約,但是,這將教會他們依法辦事,以后他們更加依法行政,將來被告上法庭就更少了。重要的是,他們多上行政訴訟的被告席學會了依法行政,就不至于濫用權力無度而走上刑事訴訟的被告席。另一方面,民眾有渠道來講理、評理,維護自身合法權益,那么,涉法的信訪就會大量減少,地方黨政官員背負的維穩壓力也就相應減少了。
編輯:曾珂
關鍵詞:民告官案 打破敏感案件不被受理潛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