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向污染宣戰 建美麗鄉村
新華社北京4月14日電評論:向污染宣戰 建美麗鄉村
新華社記者潘強、董建國
農業部近日下發《關于打好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意見提出,要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充分發揮農業生態服務功能,把農業建設成為美麗中國的“生態屏障”,為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作出更大貢獻。防治農業面源污染事關建設美麗中國全局,必須打贏這場攻堅戰。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業集約化程度不斷提高,農民物質生活水平有了一定改善。但農業面源污染問題日益突出。一些地方早已不見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的情景,“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的現象甚至普遍存在,頻頻曝出的水污染、土壤污染、癌癥村等新聞觸目驚心,農村環境污染亟待治理、刻不容緩。
我國農村面源污染來源廣泛。一方面,工業和城市污染長期以來向農業農村轉移排放,農產品產地環境堪憂;另一方面,化肥、農藥等農業投入品過量使用,以及畜禽糞便、農作物秸稈和農田殘膜等農業廢棄物不合理處置導致的農業面源污染日益嚴重,加劇了土壤和水體污染風險。
農業資源環境是農業生產的物質基礎,也是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源頭保障。記者在基層調研時發現,導致農村面源污染的原因錯綜復雜,既有基層政府對農村環保重要性認識不到位、投入不足等,又有農業生產者環保意識不強、環境監管和保障體系不健全因素。此外,農村“空心化”問題又導致治理力量嚴重缺乏,使農村污染治理難以形成合力。農村成為環境污染的低谷,環境保護的盲區。
面源污染和生態破壞加劇,不僅影響了農村的村容村貌,而且嚴重污染土壤與地下水,阻礙“美麗鄉村”的建設,威脅農村居民的健康,已經到了非治理不可的程度。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絕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的一時發展。打好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攻堅戰,促進農業資源的永續利用和農業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是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回應人民所盼的必然之舉。
一方面,要大力發展農業循環經濟,加強對種植業污染和養殖業污染的防治,加快轉變傳統種植、養殖增長方式,持續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
另一方面,政府要提高重視程度,加大資金投入,通過培訓、宣講等方式打造立體的農村環保宣傳和教育平臺,提高農民環保意識,減少由農業生產生活主體造成的污染。更重要的是,要盡快制定和完善農業生產和農村環境保護標準與法律,提高企業入駐農村的標準,重點支持生態經濟、循環和低碳型工業、生態循環型農業以及節能環保產業,遏制工業污染蔓延的勢頭。
同時還要看到,這些污染也是冰凍三尺非一日,防治污染將是一場持久戰。要有長期作戰的準備和毅力,要做艱苦卓絕的努力和拼搏,要一步一個腳印扎扎實實干下去,不達目的決不罷休,不獲全勝決不收兵!(完)
編輯:鞏盼東
關鍵詞:向污染宣戰 美麗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