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策論 策論
車改須破除“下鄉多補貼少”弊端
原標題:許剛:車改須破除“下鄉多補貼少”弊端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政策落實的關鍵年。半月談記者近期赴多個省份調研了解到,部分改革決策在中央到地方的傳導過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梗阻點。譬如公車改革,一名試點地區的基層干部反映,自己平時去市里匯報或到基層鄉鎮,經常幾十公里,“基層補貼最少,偏偏下鄉最多,這怎么走好‘最后一公里’呢?”(4月13日中國新聞網)
以中國的傳統眼光來看,基層車補少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原因很簡單,因為基層干部的職務上不去,而相關的補貼與職務高低成正比例關系,這必然造成越往基層補貼越少,越往上層補貼越高的現狀。然而,在工作中往往又是身處基層的干部外出時候多,下鄉情況普遍,這就是一對很難調和的矛盾,基層干部有意見也就并不奇怪了。
全面深化改革,破除這種凡事與職務高低掛鉤的弊端迫在眉睫。比如:在公務員的工資結構中,職務工資占了一部分,而與職務掛鉤的津補貼又占了絕大部分,如果公務員的職務不能上升,休想在工資收入上有大的上漲。而在車補方案中,如果依然按照職務高低來進行操作,顯然不符合實際。
按理說,身處基層的黨員干部,是黨中央與群眾之間的“傳話筒”,相比而言,下基層的時間與次數都是最多的,相反,職務越往上走,下基層的機會反而大大減少。如果車補還是照老樣與職務掛鉤,那和其他工資補貼又有何差別呢!
既然是車補,就應該體現車補的特殊性與實用性,讓真正下基層的干部拿多點,讓整天在辦公室的人拿少點;讓需要經常外出的執法部門拿多點,讓不外出的部門拿少點,真正讓車補不違背交通補貼的初衷,調動基層干部聯系服務群眾的積極性。
深化改革是一場關系到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大事情,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借鑒,一切都是“摸著石頭過河”。在改革的過程中難免出現考慮不周的情況,出錯不可怕,只要能及時糾正,這些問題必然會隨著改革的深入而逐漸得到解決。
編輯:水靈
關鍵詞:職務 破除 弊端 補貼 車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