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自身建設 自身建設
講好民盟故事,傳播民盟聲音
民盟上海市委推進學習實踐活動深入開展
原標題:上海民盟以思想建設為核心,推進學習實踐活動深入開展
“太珍貴了,對了解和研究建國初期民盟組織的發(fā)展具有重要參考價值。”當民盟上海市委主委鄭惠強將一本泛黃的檔案資料轉交到民盟中央常務副主席陳曉光的手中時,他小心翼翼翻閱,不禁發(fā)出感慨。原來這是銀行綜合總支學習委員羅濤收藏的文革期間自西北民盟流失的上世紀五十年代建國初期104個基層民盟組織的第一批印章樣本及負責人印章樣本,以及含有組織主要領導人選舉結果和組織架構等信息的檔案資料。近期,民盟中央辦公廳還特地給羅濤寫了感謝信,表示所捐贈的檔案資料,為民盟更好地研究盟史提供極大幫助。一位普通的基層盟員,能夠收藏到這樣珍貴的盟史資料,并非意外之舉,源自長期以來上海民盟以思想建設為核心和靈魂,不斷創(chuàng)新舉措,深入推進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學習實踐活動。
打造新盟員學堂,構建學習“大課堂”
“從接受入盟第一堂課后,我就在考慮能為民盟做點啥?從那時起,我就開始有意識從古舊市場收集民盟史料了。”2年前入盟的羅濤告訴記者。民盟是什么?入盟為什么?我為民盟干什么?是新盟員第一課必須思考的問題。近些年來,民盟上海市委開設新盟員學堂,分為春夏秋冬四個班,配備班主任,圍繞盟史盟章、新時期參政黨地位和作用等開展主題活動,使青年盟員的政治熱情得以保持,對組織的認同感不斷增強。把新盟員培訓與盟史講座及民盟履職各種活動結合起來,取得了成功的經驗,收到了較好效果。在新盟員培訓過程中,或開展同舟之旅、或進行議政建言、或舉行義賣義拍,讓每一位新盟員親身感受民盟作為參政黨組織的價值和成員的使命。
基層組織也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如民盟黃浦區(qū)委首創(chuàng)“新盟員支部”模式,凡新盟員首先進入該支部接受培訓和鍛煉一年。支部活動實現(xiàn)由“學年制”向“學分制”轉變,由“活動型”向“參政型”轉變,有效提升盟員素質。六年來,新盟員共進出200余人,有20位從新盟員支部“畢業(yè)”后,輸送到其他支部擔任盟干部,培養(yǎng)成效顯著。如今這一模式已作為成功案例,不斷在各基層中進行復制和推廣。
樹品牌創(chuàng)特色,扎實開展學習實踐活動
“支援江西老區(qū)建設是我們企業(yè)家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以盟員企業(yè)家為主體的民盟45期骨干盟員培訓班一結束,“主委接待日”就立即跟進,赴江西老區(qū)考察并援建燭光學校的意向在會上達成。一周后,盟員企業(yè)家就為此項目新增捐款二十多萬元。一個月后,這筆善款用于援建江西廣昌赤水鎮(zhèn)大禾村完小綜合樓,改善該校辦學條件。民盟市委實行“主委接待日”制度,市委領導定期接待基層盟員,2014年召開座談或專題活動17次,有300余人次參加,面對面了解掌握盟員思想動態(tài)和愿望需求。此外還積極發(fā)揮市委領導班子表率和引領作用。堅持實施“領導班子集體學習”制度,兩月一次,雷打不動,圍繞依法治國、環(huán)境治理、文化建設等專題舉行學習研討,提高班子成員政治素養(yǎng)以及在大局中思考和行動的能力;建立領導班子成員“固定聯(lián)系基層”制度,以聯(lián)絡員身份參加支部活動,走訪基層盟員,指導推動基層組織學習實踐活動深入開展。
全國“兩會”剛結束,基層組織要求盟內外專家進行傳達、講解的邀請信紛至沓來。這源于民盟市委建立的兩支理論研究隊伍。換屆當年民盟市委聘請了14位長期從事政治理論研究的本市盟外專家學者擔任思想政治顧問,作為民盟開展思想建設的智囊團;成立新一屆27位盟內專家組成的多黨合作理論與盟史研究會,為深入開展理論研究提供人才保障。近年來,研究隊伍不斷壯大,輻射效應持續(xù)擴展,僅去年民盟市委通過整合理論研究會、學委會和講師團多種研究力量,深入基層,舉辦20多場學習報告會,1000余人參加,使廣大盟員凝聚政治共識,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
2015年,新年開局,民盟上海市委《總體發(fā)展規(guī)劃》與《組織發(fā)展規(guī)劃》中期評估實施方案新鮮出爐,市委領導班子圍繞這份方案反復研討并達成共識,將對《規(guī)劃》的評估工作作為今年學習實踐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評估檢查基層組織開展活動的實效,總結經驗,查找不足,并制定有效措施,不斷深化學習實踐活動,激發(fā)組織建設活力,提高廣大盟員自覺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自覺性,擴大民盟組織的影響力和凝聚力。
講好民盟故事,傳播民盟聲音
“民盟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是一座富礦,蘊涵著無數的寶藏,需要我們不斷地挖掘,用好這筆精神財富,用足這份政治資源。要善于講好民盟故事、傳播民盟聲音。”鄭惠強主委在民盟市委宣傳工作會議上如是說。
上海是民盟歷史上的“重鎮(zhèn)”,也是民盟傳統(tǒng)教育資源最為豐富的基地之一。新中國成立前曾是民盟總部活動的重要地域。張瀾、黃炎培、沈鈞儒、梁漱溟等前輩先后來滬或居住,召開民盟一屆二中全會、代管周公館、以及民盟總部被迫解散等民盟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均發(fā)生在上海。上海民盟充分發(fā)掘這些豐厚資源。以民盟一屆二中全會舊址等八個傳統(tǒng)教育基地和“同舟之旅”特色品牌為依托,宣傳多黨合作歷史,促進盟員學習繼承優(yōu)良傳統(tǒng)。僅去年就有近千名盟員參觀教育基地26次,安徽、浙江等多個省盟組織來滬參觀教育基地,并邀請上海盟員說民盟歷史,講民盟故事,產生良好反響。
為積極傳播正能量,樹立盟員身邊榜樣,發(fā)揮先進典型的示范引領作用,《上海盟訊》對全國長江韜奮新聞獎獲獎者俞亮鑫、市優(yōu)秀志愿者王惠娟等盟員進行了專訪報道。一批盟員的先進事跡和高尚精神通過媒體得到廣泛宣傳,在盟內外產生了積極影響,也激發(fā)了廣大盟員履行職能、奉獻社會的熱情。通過收集民盟前輩生動的小故事、上門采訪老同志等方式,計劃編寫《民盟故事》小冊子,以民盟前輩甘于奉獻、修德守身、淡泊名利等精神和品格激勵和感染新一代盟員。
“移動互聯(lián)時代的到來,悄然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習慣和閱讀方式,需將民盟工作和移動互聯(lián)有機結合,以此提升盟務工作效率,擴大影響。”民盟市委領導強調。不少盟員不約而同將目光聚焦到APP這種活躍“因子”上。最近一個名為“盟史拾零”的手機APP在微信朋友圈中迅速轉發(fā),剛開通的48小時內,就擁有200多名粉絲。它由盟市委機關青年干部自主開發(fā),包含“圖說民盟”、“史海回眸”、“教育基地”等六大板塊,盟員可根據自己興趣喜好,任意下載瀏覽。通過手機APP這種新型手段,可突破時空局限,讓盟員快速及時了解民盟動態(tài)、大政方針、社情民意等信息,解決了盟員在本職工作與參政履職時間、精力等方面沖突。
近年來,新興媒體使信息傳播范圍更廣、容量更大,大大提高了民盟思想宣傳的覆蓋面,為思想宣傳工作拓展了廣闊的空間。上海民盟充分發(fā)揮短信平臺、QQ、微信等新傳媒加大思想宣傳引導力度。鼓勵有條件的盟員骨干建立個人博客、微博,與盟員直接互動交流,影響、帶動和凝聚一批盟員,增進思想共識。通過建立專門微信群、qq群等網絡聊天系統(tǒng)及時解答盟員的疑惑,回應盟員的關切,并及時將實踐中出現(xiàn)的問題設置為互動話題,發(fā)揮網上思想政治工作應有的效應;還在微信群、qq群中開設“提案征集”、“時政論壇”等實時互動欄目,吸引廣大的基層盟員關心時事,建言獻策,增強組織凝聚力。民盟市委通過開拓多種新媒體渠道,創(chuàng)造更加新穎有效的思想工作新形式,有效提高了思想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上海民盟網站開設“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學習實踐活動”等專欄,引導盟員鞏固多黨合作的共同思想基礎,圍繞“四個全面”的戰(zhàn)略部署,發(fā)揮民盟應有的作用。
編輯:孫莉姍
關鍵詞:民盟 盟員 市委 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