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還有多少任性的“辣條”大行其道?
原標題:李潔霖:還有多少任性的“辣條”大行其道?
中國的辣條,一直是一種奇葩的存在。無論是前些時間關于辣條的惡搞段子火遍朋友圈, 還是長期以來辣條市場的火爆,都昭示著其在青少年群體中“神”一般的地位。不過,這樣一個被稱為“童年的回憶”的零食,從來都是與“臟”、“三無”、“低劣”等不堪的形容詞聯系起來的。人們一方面早已對其生產過程的不衛生、不合格心知肚明,另一方面仍然會轉身“來包辣條壓壓驚”。
前兩天辣條又出了個大新聞,是說新華社記者聯動暗訪,實地跨省追蹤了“只聞其名,不見其地”的辣條廠,結果發現工廠衛生是極其惡劣,生產狀況觸目驚心。
這條新聞一時間相當轟動,仿佛是在昭告天下“你們知道嗎,大家總是吃的辣條其實是有問題的,以后千萬不能吃了!”但是實際呢?絕大多數人早都清楚這“千年不漲價”的便宜辣條不會干凈到哪去。如今食品行業整天被曝光這有假那有毒,區區5毛錢的辣條誰會奢望吃的“干凈健康又美味”?加上此前各種關于辣條衛生問題的爆料層出不窮,人們更是對“臟辣條”的形象了然于心。
那為什么這樣一種公認的毒零食始終能在市場大受追捧呢?自然,人們自身的防范意識差、經不住“美味”誘惑要對辣條的猖獗負一定責任。畢竟沒有需求,就沒有市場。但是更應該拷問的是相關監管部門:為何如此明顯的食品問題就是無法解決?
其實辣條只是當今很多食品問題的一個縮影:不是問題隱藏的太深難以發覺,而是顯而易見的問題被視而不見。也許監管部門確實有苦衷,比如小作坊流動性大,善打游擊戰或擅長“鉆空子”。但是辦法總比困難多,食品安全關乎生命,這些不應該成為監管不力的托詞。
從更廣泛的意義上說,辣條代表著所有生命力旺盛的社會痼疾:危害不是兩三天,治理仍舊不給力。
是的,如何解決任性的辣條我們稍作研究便可以給出建議:要堅持“嚴字當頭”,加強監督和執法力度,加大懲罰強度,消滅臟辣條的源頭。甚至我們還可以廣泛借鑒國外經驗。比如日本的內閣府有專門的食品安全委員會,負責隨時向民眾提供食品安全情報,并招募市民擔任食品安全跟蹤監督員,充分發揮市民對食品安全的監督作用。再如美國建立有覆蓋全國的立體監管網絡,如果食品不符合安全標準,就不允許上市銷售。
但是這樣建議過后就有效果么?難說,畢竟從專業上講有關部門應該更懂得如何做好至少是如何改進其本職工作,可是現實中其表現卻時常不令人滿意。
所以,歸根到底,要想解決大行其道的“辣條們”,有關部門改變方法第二,改變態度第一。
編輯:水靈
關鍵詞:任性 辣條 大行其道 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