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好聲音 好聲音
致公黨中央:建設“健康城市” 共享美好生活
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4日訊(記者 呂巍) 近年來,急速發展的城鎮化和城鄉一體化進程,在為經濟和社會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的同時,也為人類健康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嚴重威脅和嚴峻挑戰。“健康城市”正是基于城市發展帶來的系列問題和由此深刻反思后提出的嶄新命題。這一命題旨在以“人人健康”戰略為目標,將健康理念與可持續發展相結合,以此改善并促進城市的環境、社會、健康服務和公眾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目前,我國多個城市加入了國際健康城市建設聯盟,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根據中國社科院2014年發布的數據,全國有23個城市入選“健康城市”。然而,由于“健康城市”建設開展時間較短,各地還存在著政府各部門之間合作不密切、更多工作仍停留于公共衛生領域、公眾知曉率和接受程度不高等不足。
致公黨中央認為,建設“健康城市”是堅持以人為本最直接、最具體的實踐,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因此,必須大力推進“健康城市”建設,共享美好生活。
加強政府主導 促進多方合作
“健康城市”沒有終極目標,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需要通過完善政策規劃、資源投入和服務提供逐步推進,需要以政府為主導,促進多行業跨部門加強合作。致公黨中央提出可以將“健康城市”建設納入各地政府工作規劃,將“健康城市”建設指標分解、細化、落實到各職能部門,并進行督察、考核。制定任何政策都要考慮對公眾健康可能產生的影響,將健康及健康公平融入到公共政策中,使其浸透到城市發展的各個方面,最大程度地實現健康公平。同時,建議成立專門的協調機構,將環保、衛生、交通、規劃、工會、企業代表、社區代表、科技工作者、社會組織等納入其中,加強頂層設計,協調處理“健康城市”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制定評估體系 建立“健康”檔案
雖然世界衛生組織給出了“健康城市”規劃的工作指南,國內外多年的實踐也提供了寶貴的經驗,然而,由于每個城市都有其特定的歷史和發展背景,各市的經濟發展水平、行政管理水平不同,在“健康城市”建設的決策和實施中沒有現成的“舶來品”。
致公黨中央建議制定“健康城市”評估體系,對所在地的城市健康問題進行正確客觀的評估后,制定出當前背景下最合適的政策,以最低的成本、最高的工作效率做好應該做的事。在實施過程中,建立動態的城市健康檔案,將信息傳播給公眾,并根據健康狀況的改善,科學評估項目效果,合理調整工作重點。
加大宣傳力度 擴大公眾參與度
歐洲“健康城市”項目啟動的第一步,一般是尋找一批有共同志向的人員幫助項目發展。一旦決定啟動項目,即開始組建支持小組。因此,在“健康城市”建設中,積極獲取公眾支持,廣泛尋找支持者至關重要。為提高人民群眾對“健康城市”建設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加深對“健康城市”理念、知識和行動計劃的了解,致公黨中央建議加強對公眾關于“健康城市”建設理念和相關知識的宣傳,動員更多的人關注、參與、促進“健康城市”建設。同時,通過宣傳,吸引企業參與“健康城市”項目建設,吸納具有社會政治、公共衛生、城市發展和生態平衡背景的專業人員、社區工作人員加入相關志愿者行列,有效擴大公眾參與度。
將“智慧”融入“健康”
致公黨中央建議在各地正在積極推進的“智慧城市”建設中,將“智慧健康”作為“智慧城市”行動計劃的重點工程之一。積極推進醫院聯網,開通醫院專家門診預約、跨院一站式付費等多項服務;建立動態電子健康檔案、個人診療記錄等健康信息庫;完善為老年服務的平臺,使老年人可以通過網絡、電話、手機等多種渠道,獲得緊急救助、主動關愛、居家養老、醫療健康等服務;拓展物聯網技術在醫療領域的應用,開展“智慧醫療”,如對老年居民的血壓、血糖等體征指標進行日常監護和智能管理等。
推廣經驗 扎實推進
據了解,我國已在上海嘉定區、北京東城區等地區開展“健康城市”建設試點工作,取得了不少的寶貴經驗。致公黨中央建議積極總結推廣他們的經驗,降低建設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如上海市政府組建了推進“健康城市”建設的公共政策和組織保障網絡,采取了一些措施提高社會各界的參與度,開展了以“四大任務”和“五個人人”為主要參與載體的活動,使全民知曉率、參與率、參與者滿意度明顯提高。蘇州市早在2003年9月就啟動了健康城市建設工作,2008年承辦了第三屆世界健康城市聯盟大會,獲得“杰出健康城市獎”,被評價為中國乃至亞洲健康城市的典范。各地在健康城市建設中可發揮上海、蘇州典型引路、示范帶動作用,扎實推進“健康城市”建設工作。
編輯:孫莉姍
關鍵詞:兩會 城鎮化和城鄉一體化進程 “健康城市” 公共衛生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