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集·言論集·言論
王東林:父親的“心事”
王東林與父親
2003年年初,我經歷了在江西師大期間的第四次搬家,住進了四居室新屋。心滿意足,自知日后不用再折騰了,自然少不了下“狠心”裝修一番,十幾萬元存款“揮霍”殆盡。除洗澡用的熱水器以外,冰箱和彩電都更新了,換成了比較大的;裝上了空調;實木地板,真皮沙發,墻面貼了壁紙,掛上了鑲鏡框的字畫……
文/全國政協委員 王東林
春節前,特意把父母親和弟弟從縣城接到省城來過年。一進門,父母親幾乎同時“一愣”,從內室到陽臺,仔細視察了一遍。我不無得意地問:“怎樣,還可以吧?”父親連聲說:“好,好,眼睛都亮了。”
年后,父母堅持回家過元宵節,說是有親友要來拜年,三個妹妹家也等著團聚。于是初九就回去了。沒幾天,家里來電話,告訴我父親患感冒并發肺部感染,要我回去一趟。還好,打過點滴,炎癥基本控制住了。晚上,我坐在父親的床沿,默默地陪著。父親靠著床頭閉目養神。這時,房里只有我們兩人,父親打破了沉默,對我說:“你兄弟姊妹五人,你是家里最有出息的一個,是全家的頂梁柱,父母弟妹和小輩都指望你,你的負擔很重。你要知道,你如果不好好照顧自己,全家就塌天了。”
“放心,我身體好著呢。”
“你沒有明白我的意思。”父親見我話不對題,進一步追問:“房子花了不少錢吧?”
“集資和裝修,總共二十多萬元。”我有些納悶。
“哦,你一個月工資才多少?你哪來的這么多錢?”
“哎呀,您原來憋悶的是這個呀!”我終于明白父親的心事了。難怪在南昌過年的十來天里,他并沒有表現得有多開心。父親是老共產黨員,很謹慎,也很含蓄,他在病中說出的這番話,應該是積郁已久的。我突然想到小時熟讀的《弟子規》中的兩句話:“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是我忽略了父親的感受。于是,我把自己的固定收入以及我兼職授課、講學、做創意設計的“所得”詳詳細細地給父親算了一筆賬,包括1992年我在香港一堂講座一千美元突然變成“萬元戶”的往事。父親這才舒了一口氣。
第二天,他起床了。
我5歲上村小,四年級轉到公社完全小學。父親其時在都昌縣蘇山公社工作,房子是一戶大地主家的天井式宅院,離小學只有兩百米遠。我可以隨父居住了。那時,我未滿九歲。父親一再叮囑我,除了房里自己的東西,門以外的任何東西都不能動。我很爽快地答應了。
很奇怪,剛住過去的至少一個月時間里,總有一些一分、二分、五分、一角的硬幣或紙幣,不時出現在房門內、洗臉架下、碗底下、枕頭下,有時還混到鞋子里和襪子里。那時少年天真,什么都不過腦,每撿到一個或一張錢,都會毫不思索地交給父親,不落分毫。好些年后偶爾聽父親談到這回事,說:“這孩子,我比較放心。”才知道原來這是父親布設的“測驗”,或者說是一個“圈套”。
“孝悌”、“勤學”、“誠實”、“節儉”、“感恩”、“不貪”、“不自負”、“不負人”、“吃虧是福”,等等,是我爺爺奶奶、父親、叔叔經常給我們灌輸的道理。什么“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書中自有千鐘粟,書中自有黃金屋”;“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借人一升,還人升滿”;“財是下山猛虎,氣是惹禍根苗,酒是穿腸毒藥,色是刮骨鋼刀”;“貪學可,貪財不可”;“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你貪人財,財將你埋”;“寧可人負我,不可我負人”……這些格言、諺語,從小就種在我們的腦子里,根深蒂固,不管世道如何變化,這些根深蒂固的觀念和習慣,似乎不用什么刻意“堅守”,也會“積習難改”的。妻子常說我是最好養的人,生活簡單,吃什么,用什么,十分簡單,從不挑剔;缺點是不懂世情,幸好是當個老師。
(作者系民盟盟員、江西師范大學文化研究所教授 王東林)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父親 “心事” 王東林 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