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讓觀眾參與劇情只是請君入甕
由芒果臺根據其正在熱播的電視劇改編的同名舞臺劇《只因單身在一起》,吸引了潘粵明、戴嬌倩、張予曦、黃藝馨一干明星加盟,講述了一位單身男與兩位單身白富美的情感糾葛——如果僅說到這里,此劇很可能無法擠進北京資深話劇觀眾法眼。但只因一個人,此劇不僅要看,還要一聊,他便是本劇導演黃盈。這位近年新意頻出、口碑上佳的青年導演,此次為這一都市愛情偶像商業劇加入了戲劇實驗元素:五個結局,演哪個你選。于是問題來了,如此《只》劇的商業劇屬性會否改變?答案是:不會。
實話講,《只》劇雖然在同類型商業劇中并非頂級品,但亦未吊車尾。故事雖仍見漏洞與狗血,但至少完整;明星雖演技平平(張予曦尤甚),但至少盡力;包袱雖還有《我的滑板鞋》,但至少能笑。其實對時裝與愛情劇也涉獵過不少的黃盈,近年作品確實追求藝術性更多,但間或排部商業劇,無功無過,也就不消多說了。
關鍵在于,《只》劇中兩次場燈全開,演員引導全場觀眾通過話劇的微信公眾號投票、搖一搖,決定劇情走向。如果從現代科技改變傳統劇場的角度看,這確實不失為一次新穎的嘗鮮,為此劇組也付出了巨大代價,五個結尾應該是真的各不相同而非殊途同歸(我所看那場由于觀眾未選戴嬌倩的劇情線,致使她的戲份基本被張予曦搶走了),這造成劇組工作量成倍增加,想排出“優秀”也只能排到“及格”。即便拋去這些,只談這次劇場實驗的核心目標——打破“第四堵墻”,讓觀眾參與劇情——我個人的感受仍是杯水車薪:當觀眾在傳銷式的慫恿與獎勵下關注了公眾號,選完了劇情,搖完了票數后,卻發現無論自己選A或B(假設你的選擇是“少數”),最后劇中人跟誰在一起其實還是創作者說了算。觀眾大部分時間還是處在觀看商業劇的慣常體驗中,乖乖坐在椅上接受那些早已被寫在紙上、背在腦里的臺詞,不僅沒有享受到上帝般的全知全能感,反被另外四個未演出的結局誘惑得百爪撓心。
當然,如上評價也難免苛責。觀演互動歷來是戲劇界的大難題,黃盈也對此躬耕多年,《只》劇的探索思路其實與他前作《馬前,馬前》《語文課》等一脈相承。也做過類似嘗試的孟京輝,在2013年版《臭蟲》中也揚言有十幾個結尾供君任選,最終也不過是十幾個排演好的小品段子,老孟甚至刻意引觀眾入甕,體驗效果還不濟《只》劇。想來戲劇自古就是劇組準備好答案,觀眾前來接受答案的活動,真要一切都是互動的、即興的、活的,且不論創作上的巨大難度,那不直接就成了生活本身了嗎?
編輯:水靈
關鍵詞:芒果臺 請君入甕 只因單身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