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推薦 推薦
今年增選院士政府不能推薦 處級以上干部不能選
今年增選院士政府不能推薦 處級以上干部不能選
近日,有兩名院士進入了人們的視線,一位是“布鞋院士”李小文,他一輩子安安靜靜、云淡風輕地做學問,被網民贊譽為“掃地僧”。另一個也姓李,叫李寧,卻是“名譽掃地”——因為涉嫌貪污2000萬于去年6月被捕,之前,他是國內動物轉基因克隆研究領域的領軍人物。昨日新華社公布消息,稱李寧已被停止中國工程院院士資格。
關于院士,這幾年引發了一些爭議,有人說官員比例過高;有人質疑院士增選中有拉票情況……本月,兩年一度的兩院院士增選工作啟動,這是去年6月兩院院士大會修訂章程之后的首次院士增選,有哪些令人關注的新規定?記者一一解讀。
關注·賄選
院士收禮金或被撤銷稱號
背景: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顧海兵此前透露了院士頭銜的諸多隱形特權,“一旦當上院士,就是無可爭議的學術帶頭人,對科研經費有了決定權,涉及金額上千萬元甚至上億元。”
規定:院士不得收受候選人、身邊人員及其單位、部門贈送的任何禮品、禮金。如違反該規定,情節嚴重的,取消其當次評審和選舉權;涉嫌嚴重違紀的,勸其放棄院士稱號或撤銷其院士稱號。
解讀: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要根除賄選等亂象,最關鍵的是要建立院士退出機制,讓院士不再具有特殊的學術權力和身份優勢,使得院士回歸學術頭銜和學術榮譽。
關注·提名
由院士與中國科協推薦
背景:原鐵道部運輸局局長張曙光曾于2007年和2009年被原鐵道部推薦為院士候選人,兩次并未當選。參評過程中曾收到與張“花錢參評”的投訴。規定:院士候選人提名均由院士與中國科協推薦。從中央到地方政府、中國人民解放軍系統以及高等院校、企事業單位再無推薦院士候選人資格。
解讀:西安交大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長陸根書教授認為,“行政部門不再作為評選單位推薦院士候選人,中科協作為第三方社會團體,保證了院士評選的獨立性。”
關注·資格
處級以上干部原則上不參評
背景:有媒體曾研究2009年院士增選名單發現,當年中科院新增的35名院士,8成是高校或研究機構的官員;中國工程院新增的48名院士,85%是官員。
規定:“處級以上領導干部原則上不作為院士候選人”。
解讀:“陜西沒有過黨政機關公務員或是行政人員申報參評院士。”省科技廳政策法規處負責人介紹,“在陜院士一般為高校的學術帶頭人,有突出貢獻的研究員或科研專家。”陸根書認為此舉是院士制度改革的進步,同時建議厘清“處級以上領導干部”的范圍,“需要區分,有行政級別的學者是繼續進行科研,還是轉為完全的行政管理人員。”
關注·年齡
工程院院士候選人年齡上限下調
背景:2013年2月,上海交通大學教授李俠根據兩院官網的數據統計,兩院院士年齡主要集中在70~89歲之間,而40~49歲年齡段的院士比例非常低。
規定:此次中國工程院發布信息,該院院士候選人年齡原則上不超過65周歲。
解讀:陸根書說:“院士申報年齡上限由70周歲下降至65周歲,順應了院士制度改革的要求,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此外,院士申報并沒年齡下限,學術達到就可申報。
關注·終選
全體院士“終選”防范學術不端
背景:2011年,中國煙草總公司鄭州煙草研究院副院長謝劍平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由于其卷煙“減害降焦”研究成果遭到包括鐘南山在內諸多院士的反對,社會對“煙草院士”也強烈質疑。
規定:新設全體院士終選。此前,兩院院士候選人的評審和選舉由各學部組織院士進行。
解讀:陸根書分析,增加全院終選,可讓在評選過程中出現爭議的候選人,在最終評選環節得到更全面的評價。但他有些擔心,“全院終選為專家評選專家,可能出現不同學科領域的判斷和評價上的偏差。”
陜西情況
62位院士均為專家、教授、研究員
據省科技廳政策法規處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我省共有兩院院士62人,均為專家、教授、研究員。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22人,中國工程院院士40人。
“人事關系在陜的兩院院士均能享受到三秦人才津貼,為每人每年6萬元,也就是院士津貼。”該負責人介紹,“但對于院士的科研項目在政策上并不會有明顯傾向。”
該負責人介紹,院士增選評選結果一般在12月下旬公布,需要近1年的時間。
背景數據
兩院院士總數逾1500名
中國工程院經過2011年和2013年的兩次增選,截至去年6月,共有802名院士。
中國科學院2013年新增選院士53名,截至去年6月,共有743名院士。
編輯:鞏盼東
關鍵詞:增選院士 政府不能推薦 處級以上干部 布鞋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