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策論 策論
鞏固政商關系“新常態”還得靠法治
“以前和政府官員吃飯,每星期總有一兩次,現在一個月也沒一次。”最近,一位商界人士談及政商關系變化時有此感慨。在不少地方,企業家們也普遍感到:與官員見面少了、應酬少了,守法多了、闖市場多了。相比以往,這種“淡如水”的新型政商關系贏得了紛紛點贊,企業界更是希望這種“新常態”保持下去,營造良好創業環境。
“社會上各種各樣的誘惑纏繞著黨員、干部,‘溫水煮青蛙’現象就會產生,一些人不知不覺就被人家請君入甕了……”習近平總書記曾用形象的比喻,提醒干部要對不正之風防微杜漸,尤其是領導干部一定要守住官商交往“底線”。這很有現實針對性。一些官員與商人“勾肩搭背”,逐漸陷入權力尋租、利益輸送等不正常官商交往,滋生黑色利益鏈,成為滋生腐敗的溫床。
不少腐敗案例中,官員都是在與商人的交往攀比中產生心理落差,導致私欲膨脹;不法商人則看中官員手中權力,想方設法對官員進行拉攏利誘。出事之前,官員往往把糖衣炮彈當成“友情”,把違法違規所得當成“回報”;而在被繩之以法之后,又后悔當初結交商人。從劉鐵男受賄一案來看,一方面是位高權重、審批權力高度集中,另一方面劉鐵男與一些企業存在各種利益關聯,其子在利益鏈條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結果導致嚴重的“審批腐敗”。變質的權力造成政商關系扭曲化,這一案件具有典型性。
事實說明,政商關系的走向如何,關鍵在于如何定位和規制權力,權力一旦失去有效監督和制約,勢必突破底線,亂伸其手。這兩年多來,政商關系出現了新的變化,原因也在于管住了權力,約束了干部的行為。一方面得益于反腐敗、改作風的高壓態勢,叫停公款吃喝、整治會所歪風和天價培訓、調整考核機制等,從各個方面阻斷官商不正常交往,創造清新健康的外部環境。另一方面,深化改革、簡政放權,列出權力清單,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則大量減少了政府直接干預微觀經濟活動,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這是遏制權力尋租的釜底抽薪之策。
政商關系的新常態下,二者的角色定位也在發生變化。政府一改裁判員、運動員集于一身的狀態,越來越成為規則制定者、公共服務提供者、市場環境維護者,讓企業這個市場主體展現更多自主性和活力。政府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都應在法治框架下來明確和實施,所謂“法無禁止皆可為、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政府部門、各級干部的行為由法律來明確邊界、劃出底線,以前那種不顧法律規定搞“特事特辦”、“繞紅燈”闖禁區等做法,在依法治國的新形勢下已經行不通了。
對于企業而言,也應增強法治思維,拋棄找熟人、跑關系、鉆門路等老一套做法,依法依規地開展經營管理。從政到商,都依法辦事,不僅二者關系會越來越歸于平淡和正常,更會營造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為創業者們提供適宜成長的土壤和陽光。
編輯:曾珂
關鍵詞:政商關系 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