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險資輸血券商兩融未叫停 規模387億處起步階段
截至2014年年底,險資參與兩融業務規模為387億元,仍處起步階段
上周五,市場一則“保監會急召保險機構周六開會,禁止保險資金為券商融資融券業務提供資金”的傳聞震動市場,更被部分業內人士抬升到“A股大利空”的高度。記者就此求證獲悉,在上周六由保監會資金運用部交易處召開的內部會議上,保監會并未直接叫停保險資金輸血券商兩融,而是向與會的保險資產管理公司了解業務情況,并提示相關風險。
目前,保險資金輸血券商兩融的主要通道是: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發行以券商兩融收益權為投資標的的資管產品。據上證報記者了解,目前已有若干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發行了此類產品,期限大約在半年至一年半,平均年化收益率在5.5%至6.5%之間。
據了解,這次小范圍召集保險資產管理公司負責人開會的是保監會資金運用部交易處。從上述會議傳來的消息顯示,截至2014年底,保險資金參與證券公司兩融業務的實際規模為387億元。也就是說,在目前1萬億左右的兩融盤中,保險資金的占比不足4%。
一位保險投資圈人士分析,之所以尚未形成規模,一方面是因為仍在試點起步階段,另一方面是從保險機構融資的成本相比銀行要高。有投行人士粗略統計,券商從銀行融資的資金成本大致在5.8%至6.2%之間,而從保險機構融資的成本約6.5%至7%。
“我們認為,市場對于此次傳聞的反應過度了。”受訪的多位保險資管人士向記者表示,一來,目前保險資產管理公司與券商兩融業務的合作規模有限;二來,總體上風險可控,即使投資兩融也是投收益權的優先級,有劣后資金當安全墊。
“風險可控的原因還有:一是客戶進行抵押的股票,都必須是優質藍籌;二是股票打折抵押,目前一般為市值的七折;三是雙重保險,除客戶抵押外,券商作為擔保人也要承擔風險,一旦有損失,在扣除客戶的抵押外,券商要填補后續虧空。因此,除非市場大跌,否則保險資金輸血給券商,對保險機構的風險并不大。”一位保險投資圈人士如是分析。
但需指出的是,隨著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的拳頭產品“債權計劃”處于飽和狀態,且同質化競爭加劇,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尋求創新的意愿日趨強烈,其中就包括與券商在兩融業務上的合作有逐漸加大趨勢。加之大盤近來一路飆漲,潛在風險不容忽視,加強風險管控便成了當務之急。
因此,有業內人士分析,雖然保監會目前并沒有直接叫停保險資產管理公司與券商兩融業務的合作,但不排除后續對此進行適度的“窗口指導”,對這一創新業務進行規范,避免未來此類風險敞口的增大。
編輯:羅韋
關鍵詞:保險 券商 規模 輸血 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