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藏界人物藏界人物
劉益謙:一個財富版的《上海灘》故事
原標題:劉益謙是一個財富版的《上海灘》故事
1980年,上海初二少年劉益謙,輟學闖社會,做皮包、開出租、炒國庫券。
1990年,100股豫園股票改變了他的命運,他在兇險莫測、遍地荒蠻的股市找到了樂園,“法人股大王”的身份讓他躋身中國頂級富豪。
2009年以來,劉益謙以過億的天價拍下宋徽宗的《寫生珍禽本》、王羲之《平安帖》、吳彬《十八應真圖卷》之后,這個藝術品市場最大的“大鱷”浮出水面。
沒多少知識,但懂很多常識
作為最有名氣的收藏家,劉益謙的經歷和地位在收藏界有些特殊。首先,大凡沾得上收藏二字的人,都應該算是拿得出錢來的大文化人;其次,再不濟沾上收藏的,也都應該是收藏領域里的行家里手,至少有能辨別起碼真偽的眼力。劉益謙一開始就兩個都不占,他憑著股票市場收獲來的“土豪金”,一進收藏界就財大氣粗,專挑價高的買。
在拍賣場上,他識別“托兒”的方法也很“民間”,“一個作品如果不斷地舉牌,說明它可能就是真的。”辨別什么人是“托兒”,也不難,“你舉一下他舉一下,可能是托兒;你舉他不舉了,那就不是托兒。”
劉益謙沒有多少知識,但是懂得很多常識,他說:“人犯錯常常是因為常識不夠”。這些常識,來自于他早年在社會底層創業的經歷,“最難做的生意是小生意,”劉益謙從出租車司機干起,練就了一雙善于觀察的“火眼金睛”。
做收藏首先要戰勝的是自我
他說:“我的本領是,10個人中,我知道9個人是怎么想的。”就是憑著在拍賣現場的察言觀色,在1994年嘉德成立之后的第一次拍賣上,劉益謙就狂妄地買下了他僅知的兩位藝術家的作品,從此進出有余地走上收藏這條冒險的路。
憑著不差錢和膽大,從1993年開始全方位涉足藝術品投資市場的劉益謙已經是成就滿滿。劉益謙認為,自己懵懵懂懂走上這條路,就是看中了藝術品投資的回報,說穿了,就是投機賺錢。買賣多了,劉益謙逐漸有了對藝術作品的喜愛,心靈經過藝術一次次的洗禮,變得安靜了。但他在每一次拍賣會上出手,都是當時拍賣界令人驚喜的新聞。劉益謙說,我現在收藏,依然是收,但是在藏的方式上改變了。那種欣賞的愉悅感常常占據心頭,而不僅僅因為有錢而占有。
為了“寶貝”們有一個舒服的歸宿,劉益謙在上海建了兩個美術館、七個藏品庫,對于那些買下來的藏品,包括他最珍愛的宋徽宗的《寫生珍禽圖》,劉益謙懷著無比尊重的態度,他說,“我不經常看它們。我不懂,看它感覺對它不尊重。如果它有靈氣,我看它它還會生氣,你都不懂還來看我?”
但從收藏角度來說,劉益謙并不光是財大氣粗,如此精準大手筆的收藏,還得益于他從小養成的自信的性格和“混”社會積累起來的對未來市場的判斷。這一點,劉益謙頗為驕傲和自信:“我也收藏20年了,我對藝術品市場有自己的判斷,知道什么東西是值得我珍藏的。”
對于收藏圈對他暴發戶的議論,劉益謙有自己的看法,他說:“沒有知識的人,不一定沒有文化。做收藏首先要戰勝的是自我。像買藝術品,首先會碰到的問題是,書都沒讀幾天,敢去買藝術品?你自己會很恐懼。第二個,在買的過程中,會面臨一個更恐懼的東西—你不懂真偽。很多有錢人都想做收藏,但為什么很多人都不敢進來?他還是戰勝不了自己。”劉益謙一語道中收藏的命脈—收藏要的不僅僅是錢,還要有性格,有底氣,如果不夠自信的話想都不要想。
“你們讀書吧,我賺錢去了”
劉益謙身上那股子“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沖勁兒,源于他從小撒野般的成長。劉益謙1963年生于上海一個最窮的小巷子家庭,從小性格頑劣,父母親難以管教,干脆撒手不管,任憑這棵小草被風吹雨打,肆意蔓延式的生長,給劉益謙的自信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他這樣形容那個小小少年:“一般不上課,一上課就像要爭什么一樣。”初二那年他下決心好好讀書,結果校長卻讓他給同年級的800多個學生講述從壞孩子學好的經驗。這一幕對小小年紀的劉益謙來說,已經構成了足夠的傷害,他最終還是放棄了讀書,因為他覺得“像那樣學好了也沒有用”。到現在,他依然不后悔小小少年時期自己的選擇,他連帶批評了學校教育說:“中國的教育太失敗了。知識給你的都是確定性的東西,但人要學會的是怎樣面對不確定性。”作為一名身家達到170多億的收藏家,劉益謙坦言自己沒有讀過好多書。
初中上了兩年,劉益謙就開始輟學。他從初二就開始幫舅舅做皮具生意,每天賺100多元不在話下,當時他對同學說了句“你們讀書吧,我賺錢去了。”隨后開始闖蕩江湖。在他的同齡人都在忙著考大學,希冀用知識來改變自己命運的時候,劉益謙開始了“混”社會的生涯,他做皮包、開出租、炒國庫券,干著和一切學習無關的事情。現在回想那個時候,劉益謙總結說:“趕上的是一個拜金的年代,我輟學就是為了掙錢,沒有別的想法。”
“法人股大王”名震上海灘
當大多數人把他這些“混混”營生看成完全是不務正業時,劉益謙已經一腦門子鉆到“錢眼兒”里了。他大膽清晰地看準了股票,1990年,100股豫園股票徹底改變了他的命運,他的神經一下子在大多數人還沒有膽量上手的股票上繃緊了。“那個時候,我仿佛看到了冒險者的樂園,對于股票的買賣有了一種癡迷。”混社會賺下的那點錢,劉益謙都把它變成了原始股票,很快“法人股大王”的綽號讓他成為當時上海灘股票市場的大名人,買與賣的進程,就像狂奔千里的泄洪,就在這讓他暈頭轉向的股市浪潮里,劉益謙躋身于中國富豪隊列。
有錢了,1993年,劉益謙又稀里糊涂一腳踏入藝術品投資領域,“我覺得那兒有錢賺。”劉益謙從那枚小小的郵幣開始,憑著超好的市場感覺,憑著依靠自己,相信自己,竟然從郵幣郵票一下蹦跶到更大的深不見底的收藏市場。
做收藏最講究機緣,劉益謙與收藏的機緣在于,最初這個連一張畫也看不懂的人竟然有勇氣進來,“這是我感覺自己最牛的地方。”
劉益謙向來沒有高調評價過自己,盡管他自己擁有兩個私人美術館、七個收藏庫,光2009年就動用了12億元購買藝術品。今年7月,劉益謙以2.8億的天價拍下雞缸杯,再一次在收藏界引起轟動,而他卻悠然地用雞缸杯喝起茶來。經過劉益謙十幾年的“海買”,可以說在中國,除了故宮博物院、上海市博物館和遼寧省博物館,就是他家收的東西多。
成功的人首先“內心要很健康”
收藏給他帶來了無限的成就感,從當初藏品界對他沒有文化暴發戶的貶抑,到今天認可他的人越來越多,百億身家的劉益謙依舊保持著對自己一個清醒的認識。他的身上還保存著底層人民那種特有的、豐富的同情心。他每年都會向一些信得過的慈善組織捐款,卻不愿意在媒體上講述行善的經歷,“捐款不需要作秀。”
無論怎么有錢,劉益謙始終認為成功的人首先“內心要很健康”,從小本生意起飛那天起,劉益謙就以能把握自己的心態為自豪。到今天,他成了最有錢的收藏家,他希望來生可以做一個“兩袖清風”的學者,“不要誤人子弟”。包括教育自己的孩子,“我一直教育他們善良、樸實,不能有富二代的習氣”。
劉益謙浦東、浦西兩個美術館去年已經對外開放。“我跟太太只是想把東西集中起來展示,也沒有花很大力氣。美術館的房子是我買的,現在不漲遲早還會漲。”
對于金錢,知天命的劉益謙已經“比二三十歲時淡泊了很多”。劉益謙總是把自己歸于零的狀態,匆匆五十歲有余,劉益謙靜下來卻經常感覺自己內心深處還是“一事無成”。
“股票要買便宜,藝術品要買貴”
“2010年我想開美術館之前,我也賣掉過一些作品。里邊有一件作品是黃賓虹的,買來的時候是兩千多萬元,擱了一年多,我拿到嘉德賣掉的時候是4800萬元,那是一年市場最高峰的時候。后來嘉德又出來一張黃賓虹立軸的,我沒有買到,最后不加傭金成交了5450萬元,加傭金要六千萬多一點。這說明什么問題?說明三年時間,藝術精品的價格甚至比頂峰時期的價格還高,當然黃賓虹只是個案,但是我們通過黃賓虹可以看價格里面有一個現象。”
其實我們出于愛好藝術也好,投資藝術也好,投機藝術也好,對市場我們就要進行一種判斷,2011年是藝術品市場整個都漲價。現在我感覺,中國經濟從30年快速發展,到現在慢慢進入一個產能過剩和產能結構調整的過程,在這樣的經濟環境下,藝術品也會產生一種結構性的調整。這結構性調整的過程,就像現在股市一樣,股市兩千點,但是各個股票是創了新高的,有些個股比六千點還要貴,當然大多數是往下走的。這反映出什么?一個是市場資金鏈比較緊,另一方面也體現出買藝術品的藏家更理性了。
2011年的時候,比如說保利里面,同類的好東西,精品可能有30件,但是購買這個作品的假定是30個人,30個人選擇30件作品;現在同樣還是有30個人來買東西,但是它的精品可能只有10件了,這10件作品30個人爭和30件作品30個人爭,價格肯定會朝著一種不同的方向分流。從嘉德拍賣已經感覺出這種趨勢來了,普通的東西價格比2011年下降了一部分,但好的東西,甚至我感覺今后才能認識到好的東西都在上揚。
藝術品和股票不一樣,股票漲高了可以發股票,因為我本身也是上市公司的老板,誰來炒我的股票,你們炒高了,我發點股票給你們就可以了。但藝術品不一樣,藝術品買了以后,它是一種稀缺商品,它會越來越少的。
在未來投資市場,劉益謙依然堅持股票要買便宜,藝術品要買貴。
“我一說這話,就有人說我是土豪,這么多年來,以前說我是暴發戶,現在說我是土豪,我雖然沒有上過什么學,其實很多人都把我看簡單了。七八年前,我為了改變自己的形象,常常出去講課,我去清華講課,為什么去啊?我去找一種成就感,我就是這么個小癟三,初中沒畢業,現在能跑到你們清華來講課,我就這個目的去的。其實講完了以后,都是問你股票,感覺一點不像高等學府,后來我就再也沒去過。但現在我感覺人們的觀念變了,對人的偏見少了,我不認同土豪是一個貶義詞,現在叫我土豪我感覺有親切感,而且我自己說我就是個土豪,這個土豪沒文化。”
四個孩子的父親
劉益謙和夫人王薇一共有四個孩子,成績最好的是二女兒。“我感覺她是從自身出發覺得要讀書,我不反對她。”不過,其他三個孩子如果看書看到九點鐘,劉益謙就會罵。“為什么?我說這個東西學的是沒用的,前學后惘。現在的教育把學生當成了一個倉庫。”
劉益謙的二女兒畢業于上海交大,“能從讀書角度給我爭面子的就是她,我也是商量的口氣說,我說二妹你老爸家里要出一個研究生肯定只能靠你,我說你能不能辛苦一下再去讀兩年。”劉益謙說,女兒聽到這句話,就選擇了兩所大學,一所是哥大,一所是紐約大學,“她說這兩個大學都在紐約第五大街上,可以邊讀書邊購物。”二女兒最終去了紐約大學,專業是藝術品和奢侈品管理,今年研究生畢業了。
劉益謙的大女兒大學畢業后,去了一家銀行下面的營業部,已經結婚,讓人出乎意料的是,女兒嫁給了一個來自于江蘇農村的男孩。劉益謙曾經問過女兒,為什么選擇這個男孩,女兒的回答很簡單,“我愿意嫁給他。”在劉益謙看來,只要男孩真心愛女兒,他不會阻止,這和金錢無關。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財富 收藏 劉益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