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頭條今日頭條
愛國愛澳:澳門人的家國情懷
國慶65周年前夕,澳門塔石廣場上樹立起一座三層樓高的“國慶牌樓”。在兩旁棕色歐洲古典建筑的映襯下,這座古色古香的中式大紅牌樓格外醒目,引來不少澳門市民和游客駐足留念。
牌樓樓額紅底白字題寫著“澳門同胞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五周年”和“熱烈慶祝澳門回歸祖國十五周年”。牌樓頂上,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國旗下“祖國富強、國泰民安、澳門繁榮、百業興旺”16個大字,是澳門人對祖國和家園的深情祝福。
“祖國好,澳門才會更好。”回歸祖國15年來的發展歷程、澳門數百年來經歷的風風雨雨,讓澳門社會凝聚起了這樣的共識,“一國兩制”是地窄人稠、資源貧乏的澳門最大的優勢,而始終植根于廣大澳門居民血液中的愛國愛澳優良傳統,也凝聚升華為整個澳門社會的核心價值,并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愛國理念代代傳承
在澳門,“愛國愛澳”“一國兩制”理念已深入人心。澳門理工學院一國兩制研究中心自2011年以來持續進行的多次民意調查顯示,“一國兩制”和“愛國愛澳”始終穩居澳門社會核心價值觀的前三位;超過八成的被調查者為自己是中國公民而自豪。
高票當選的澳門特區新一任行政長官崔世安對此深有感觸。他說,通過參與這次選舉,他更深刻感受到澳門社會幾代人凝聚的和諧、包容、理性精神的可貴;進一步領略到弘揚愛國愛澳核心價值的深遠意義。“我們要齊心協力將這些澳門優良傳統發揚光大,代代承傳。”
崔世安說,15年來澳門之所以能取得顯著的發展成就,與澳門居民普遍秉持“愛國愛澳”的價值觀是密不可分的。“澳門是國家的一分子,要努力將澳門與國家連在一起,才能真正發展好。”
澳門的命運始終與祖國內地緊密相連,澳門民眾的愛國傳統源遠流長。開埠數百年來,孤懸海外的澳門從來沒有屈服于外來的侵略者,雖然長期華洋共處,但澳門同胞始終以中華文化為主體,與祖國血脈相連從不曾割斷。
鴉片戰爭后,國家衰弱,占據澳門的葡萄牙殖民者趁火打劫,武力擴張地界,鏟毀居民祖墳,燒殺搶掠,橫征暴斂,制造多起血案,激起澳門同胞極大的憤慨。
即使是在相對平和的時期,殖民當局也是鎮壓與懷柔兩手交替使用,欺壓中國居民的事情屢見不鮮。早年間的葡籍市政稽查經常欺凌小商販,動輒打罵或沒收貨物,澳門居民私下都厭惡地稱之為“查牌鬼”。
不甘心生生世世受人欺侮的澳門人期盼祖國富強,渴望早日回到母親的懷抱。在舊中國的苦難歲月里,老一輩澳門人不因祖國的貧弱而棄之不顧,積極投身祖國的救亡圖存事業,做了中華兒女應做的事,盡了應盡的責任。
在關系民族生死存亡的抗日戰爭中,澳門人愛國愛澳的精神被充分激發,他們組成愛國社團,捐獻籌款、派粥贈衣、開辦義學,展開了大規模的抗日救亡活動。還有不少澳門青年奔赴前線英勇作戰,為國捐軀。
在民間收藏家展示的一張1945年的月餅價目單上,4句標語至今仍清晰可見:“祖國勝利,世界和平,中秋佳節,賞月狂歡。”哪怕是一張小小的月餅紙,澳門的餅家也不忘共享抗戰勝利的狂喜,澳門人的愛國傳統令人感佩。
1949年新中國成立,澳門同胞歡欣鼓舞。澳門中華總商會主席何賢等人發起組織國慶籌委會,用搭建牌樓的方式慶祝國慶。此后每逢國慶節,全澳各區都會自發張燈結彩,并在主要街道搭建國慶牌樓,向澳門民眾介紹祖國的發展成就。
早期的國慶牌樓是簡單的竹棚松枝加花球,發展到后來就成為美輪美奐的藝術精品。這在物質并不充裕的五六十年前并非易事,但每次來自澳門各界的民間力量總是團結協作,群策群力,為著一份愛國情,用澳門本地特色的藝術樣式繪出心中的祖國樣貌,也為尚未回歸祖國的澳門增添了濃郁的節日氣氛。
翻閱黑白老照片,天安門造型的國慶牌樓出現的次數最多。在去不了北京的澳門人心中,這就是他們的天安門。每年國慶,全家老小共賞牌樓、拍照留念,成為那個時代澳門人珍貴的共同記憶。這一傳統一直延續到上世紀70年代初,才被新的慶祝國慶方式取代。
今年新搭建的國慶牌樓兩面,依然按慣例手繪制作了以頌揚國家建設發展成就和澳門回歸后繁榮昌盛為主題的圖畫。曾多次參與國慶牌樓設計制作的澳門美術協會會長黎鷹表示,此次再建國慶牌樓,就是希望有助老一輩重拾記憶,也讓澳門的年輕人加深認識自己的城市,增強愛國愛澳情懷。
家國情懷榮辱與共
回歸15年來,澳門與祖國內地的聯系越來越緊密,澳門人對國家的認識和感情越來越深,澳門人的家國情懷也愈加濃烈。
以往數百年間,澳門一直在葡萄牙殖民統治下,歷任澳督都由葡萄牙委派,從未征詢過廣大澳門居民的意見。管治澳門的葡萄牙當局長期積弱,澳門發展緩慢。
澳門人梁燦光16歲便子承父業,沿街推車叫賣手信糖果,能夠擁有一家屬于自己的餅店是他兒時的夢想。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這一年,20多歲的梁燦光在澳門清平直街開設第一家“鉅記餅家”。回歸前澳門治安不靖,又恰逢亞洲金融風暴驟起,梁燦光的餅店事業經歷了最黑暗的一段時期。
直至澳門回歸,梁燦光的人生終于出現轉機。特區政府成立后重拳整頓秩序,中央政府適時開放內地居民“個人游”,澳門旅游業日漸興旺,整體經濟欣欣向榮。“鉅記餅家”的生意也走上快車道,絡繹不絕的內地游客為梁燦光帶來滾滾財源。
如今,在港澳擁有20多家餅店的梁燦光早已夢想成真,他坦言自己是幸運的一代,是澳門回歸的最大受益者。
正是回歸前后的巨大反差讓澳門人深切地認識到:“祖國就是家。”許多受訪的澳門同胞表示,國家對澳門關心備至,回歸后澳門經濟大好,成功申請多項世界遺產,居民收入和社會福利年年看漲,比葡萄牙統治時期“好很多”。
澳門回歸后,澳門居民當家做主,充分發揮了建設美好家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展現出前所未有的激情和活力。在祖國內地發展進程中,澳門與祖國內地同進步、共發展。15年來,澳門政治發展、經濟繁榮、社會穩定、民生改善、文教進步,是澳門歷史上發展最快的時期。
崔世安說,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澳門人,自己親眼見證了回歸后這份愛國熱情的空前釋放,“澳門民眾將自己的心與國家緊緊地連在了一起”。
每年國慶節、回歸紀念日,澳門民眾會自發前往升旗儀式現場,向五星紅旗和澳門特區區旗敬禮致意;他們也會為國家航天科技的重大成就、奧運健兒的拼搏奮斗搖旗吶喊;他們還會為內地受災省份慷慨解囊,如汶川大地震時,澳門同胞就人均捐款逾萬澳門元,并派出醫療隊救治傷員、援建校舍……因為澳門同胞心中共有一個信念:“我是中國人,一定要全心全意愛自己的國家。”
澳門不大,但到過這里的人都會真切感受到中華傳統溫柔敦厚之美,體認到澳門人的知恩圖報。15年來,中央政府和祖國內地對澳門的關心和支持不遺余力,努力為澳門長遠發展創造條件,幫助澳門積極應對亞洲金融危機、非典疫情、國際金融危機等帶來的嚴峻挑戰,努力克服澳門發展進程中遇到的種種困難,從積極推動澳門與內地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到開放內地居民“個人游”、批準對澳門開放人民幣業務等政策,從拓展粵澳合作、開發橫琴,到協助澳門加快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如今,國家的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又為特區未來持續發展提供了新機會、增添了新的動力。
總結“一國兩制”在澳門成功實踐的重要經驗啟示,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區聯絡辦公室主任李剛認為:“首先必須堅定不移地貫徹‘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
回歸15年來,澳門官方和民間社團以多種多樣的形式宣傳推廣基本法,組織豐富多彩的國民教育體驗活動,讓基本法深入人心。
“基本法是‘一國兩制’方針的法律體現,為澳門的平穩過渡、順利回歸和長期繁榮穩定提供了法律保障。在澳門,全社會形成了擁護、支持、學習和宣傳基本法的良好面貌。基本法得到了澳門同胞的堅定支持和強烈擁護,已經成為共同的社會行動準則。”在港澳地區工作已逾十年的李剛說。
崔世安表示,“愛國愛澳”優良傳統是澳門能夠正確處理好“一國”與“兩制”關系的主要原因。“如今,澳門民眾普遍認識到澳門是處于國家的完全主權下的、具有高度自治權的特區,只有國家利益得到維護,特區利益才能獲得根本保障。”他說,這正是澳門社會得以凝聚、團結發展的向心力所在。
“一國兩制”后繼有人
“少年強則國強。”澳門是個年輕的城市,63萬人口中30歲以下約占一半,澳門的未來和希望都寄托在年輕一代身上。著眼長遠,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高度重視“新生代”的培養,通過各種途徑讓更多的青年人在參與澳門發展的進程中大顯身手,為澳門未來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撐,確保愛國愛澳優良傳統薪火相傳。
只有堅定澳門年輕一代對祖國內地與澳門之間關系的正確認識,多一點家國情懷,才能使“一國兩制”、“澳人治澳”的事業不會走調、得以傳承。為此,回歸以來,澳門的社區和學校積極加強國情及區情教育,積極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以升旗儀式、填字游戲、交流營、講座展覽、愛國之旅等多種形式感召年輕一代,加深公眾對國情區情的認識,培養愛國愛澳情懷。
去年上任的澳門特區新一屆立法會議員中,有一位年輕的副護士長黃潔貞。1999年澳門回歸的時候,她還是一名高三學生,與新生的澳門特區一樣,面臨著人生的重大變化。
澳門回歸的15年,正是黃潔貞步入大學、走向社會,從一個社會新鮮人逐漸成長的過程。今年33歲的黃潔貞說:“作為身處澳門的年輕人,我們的人生軌跡更是與回歸后澳門的變化息息相關。”
在護理工作之余,黃潔貞積極參與澳門社團工作,并作為婦聯的代表加入“群力促進會”,參與澳門去年舉行的第五屆立法會選舉。從護士到參選議員,這中間跨度之大,令她的家人和朋友都十分驚訝。雖然壓力巨大,但她堅持不懈、真誠實干,最終成功當選。
“澳門回歸后我獲得了與特區一起成長的機會。”黃潔貞認為,她的成功可以為澳門年輕女性參政議政、參與社會樹立一個榜樣,讓更多的年輕人知道經過自身努力,必定可以向上流動。
現在,愛國愛澳的力量在澳門不斷壯大,成為澳門社會的主導力量。澳門是社團社會,回歸以來各類社團更是蓬勃發展,目前像黃潔貞服務的“婦聯”這樣的社團全澳有6000多個,它們廣泛參與社會各項事務,堅持愛國愛澳善舉,積極推動澳門發展進步。
在愛國愛澳優良傳統的熏陶之下,新一代抱有愛國激情、積極參與特區建設的優秀年輕人才正在成長壯大。澳門同胞素有的愛國愛澳傳統必將薪火相傳、發揚光大,“一國兩制”事業后繼有人,澳門的未來榮景可期。(新華社北京12月11日電)
編輯:曾珂
關鍵詞:澳門回歸祖國十五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