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調研 調研
全國政協:“黃三角”規劃需要大視野
全國政協“發揮農業科技引領作用,推動黃河三角洲國家農高區創建工作”專題考察系列報道之二
“黃三角”規劃需要大視野
2009年11月23日,國務院正式批復《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使包括東營、濱州兩市和濰坊、德州、淄博、煙臺市的部分地區成為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五年來,區內經濟快速發展,成效初顯,已經具備了探索創新區域高效生態農業發展模式的基礎條件。因此,以東營為中心,建設黃河三角洲國家農業高新技術開發區,為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的騰飛‘插上科技的翅膀’正當其時,對統籌解決生態高效協同發展,發揮對全國現代農業發展的引領和示范作用都將具有重要意義。”山東省政協副主席許力全5日與全國政協“發揮農業科技引領作用,推動黃河三角洲國家農高區創建工作”專題考察組座談時表示。
“中國農業終歸要走向規模化、集約化生產和經營,靠科技引領是必由之路。山東農業后備資源豐富,后發優勢明顯,建設黃河三角洲國家農高區很有必要,關鍵是要規劃好。要把農高區的建設和國家的政策、發展方向結合起來,充分考慮好目前面對的重點、難點問題和未來可能遇到的困難、阻力,加強政策創新和體制創新,使規劃具有大視野。”全國政協常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科技部原副部長、致公黨中央副主席程津培說道。
在全國政協委員、國家糧食局原局長聶振邦看來,要發展農業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實現龍頭企業帶動,就必須要順應城鎮化的發展方向,做好宅基地和農用地的流轉工作。“必須在規劃之初就有這個思路。另外,不能忽視環渤海經濟區對‘黃三角’的帶動作用,要將‘黃三角’的規劃與環渤海經濟區的開發結合起來,珍惜這片土地,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帶動周邊地區發展。”
“山東有近6500萬畝的中低產田,特別是黃河三角洲地區還有900多萬畝鹽堿地尚未開發利用,中低產田改造增產空間較大。但我們同時也要看到,提高中低產田的產量一直是農業技術產業的難點,農高區完全可以聚焦在這個點上,如果在這方面能有所突破,那對周邊地區乃至全國的示范作用都是相當巨大的。”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農業科學院原黨組書記薛亮說。
“農業科學技術的創新需要重視,但如何通過科學技術來提升農業生產效率,降低成本,增加利潤,也應該成為‘黃三角’規劃中重點關注的問題。為什么中國的糧食產量已經實現了十一連增,但糧食進口量卻一直居高不下?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國際糧價的誘惑。美國玉米的價格只有中國的60%,怎能不買?中國是世界農業人口最多的國家,是農業大國,理應為世界農業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副院長孫寶啟建議農高區要在科技武裝農業產業上做文章,更要在全產業鏈上下功夫。“不延長農業產業鏈,效益永遠高不了。”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原副司令員何為榮更關心農高區的人才儲備問題。“做什么事都需要人,人才不足就會有后顧之憂,如何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農高區要拿出辦法。”
“可以將在本地工作的剛性人才和項目制的柔性人才相結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平臺,集智聚力,比如高新區完全可以與我們研究所合作,借助遙感技術,計算出詳細的土地數據,繪制精確的圖紙。”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副所長顧行發表示,只有這樣,農高區才能成為成果之區、創新之區、才能真正推動山東現代農業發展實現質的飛躍。
編輯:楊雅婷
關鍵詞:全國政協 規劃 黃三角